[发明专利]一种非对称“LD”无线电能传输线圈结构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87543.6 | 申请日: | 2021-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530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5 |
发明(设计)人: | 陈龙;张春伟;贲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峡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J50/00 | 分类号: | H02J50/00;H02J50/70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成钢 |
地址: | 443002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对称 ld 无线 电能 传输 线圈 结构 及其 应用 | ||
1.一种非对称“LD”无线电能传输线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对应的发射端线圈(5)和接收端线圈(8),发射端线圈(5)和接收端线圈(8)包括串联连接的“L”型线圈和“D”线圈,“D”线圈外圈呈矩形,“D”线圈矩形的两边与“L”型线圈外圈竖边和横边相邻,接收端线圈(8)的矩形尺寸小于发射端线圈(5)矩形尺寸;
所述的“L”型线圈以“L”型的横边终点为起点,进入“L”型折角内部,围绕“L”型依次向外缠绕,最外圈到达“L”型的横边时进入“D”型内部并从内向外缠绕;
所述的发射端线圈(5)和接收端线圈(8)的“D”线圈外圈为正方形,“D”线圈与“L”型线圈组成正方形外圈;
所述的“D”线圈侧边为“D”型正方形边(201),“D”型正方形边(201)和“L”型线圈的“L”型线圈上横边(101)、“L”型线圈下竖边(102)长度相等,即“D” 线圈宽度为线圈整体宽度的一半,“D” 线圈面积为线圈整体面积的四分之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对称“LD”无线电能传输线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射端线圈(5)下方设有发射端磁芯(4),发射端磁芯(4)下方连接发射端屏蔽层(3);
所述的接收端线圈(8)上方设有接收端磁芯(7),接收端磁芯(7)上方连接接收端屏蔽层(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非对称“LD”无线电能传输线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射端磁芯(4)和接收端磁芯(7)为纳米晶材料条形磁芯,用于增强发射端线圈(5)和接收端线圈(8)间的耦合强度,减少漏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非对称“LD”无线电能传输线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射端线圈(5)和接收端线圈(8)采用利兹线绕制。
5.使用上述权利要求4所述的非对称“LD”无线电能传输线圈结构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压源(9),电压源(9)的输出端与逆变电路(10)电连接,逆变电路(10)的输出端与发射补偿电路(11)电连接,发射补偿电路(11)的输出端与耦合结构(15)电连接,耦合结构(15)的输出端与接收补偿电路(12)电连接,接收补偿电路(12)输出端与整流电路(13)电连接,整流电路(13)输出端与负载(14)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耦合结构(15)包括对应设置的发射端线圈(5)和接收端线圈(8),耦合结构(15)从上之下依次为接收端屏蔽层(6)、接收端磁芯(7)、接收端线圈(8)、发射端线圈(5)、发射端磁芯(4)和发射端屏蔽层(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峡大学,未经三峡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87543.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气控式地下水定深取样器
- 下一篇:一种能够调节下降速度的拖拉机位调节提升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