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家庭自采暖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86513.3 | 申请日: | 2021-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8000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发明(设计)人: | 曹占国;郭晨鋆;于虹;马显龙;龚泽威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F24D19/10 | 分类号: | F24D19/10;F24D1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弘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63 | 代理人: | 逯长明;许伟群 |
地址: | 650217 云南省昆***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家庭 采暖系统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家庭自采暖系统。基于物联网智能控制和数据分析技术,实现精细化与人性化控制家庭自采暖。所述家庭自采暖系统将供热系统与水循环系统分开控制,充分利用余热供暖,达到节能效果;控制方式更加智能化,采用室内集中控制与手机APP远程控制双模式;实时监测室内温度、锅炉内水温水位以及天然气消耗和泄漏情况,并将数据发送至控制端处理展示;可设置厨房、卫生间、客厅及卧室不同房间的温度,实现个性化和精细化控制;对可能存在的天然气泄漏和水位下降等安全隐患进行监测,并提供安全报警功能。本发明实现了一种节能、智能且安全的家庭自采暖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家庭自采暖系统智能控制领域。涉及嵌入式、无线传输、手机APP开发、数据采集与处理等多学科领域,以采集的诸多传感器信息和接收到的人为控制信息为参考对象,尤其涉及一种家庭自采暖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寒冷,需要依靠暖气过冬。目前,供暖系统主要分为区域集中供暖和家庭自采暖两种。
现在的家庭自采暖系统主要以天然气为燃料,大部分可自行设定供暖温度和供暖时间,但工作模式较为单一,且存在能源浪费问题。
首先,在锅炉停止加热时,水循环也随之停止,不能很好的利用锅炉内水的余热进行供暖;其次,工作模式单一,只能设定供暖温度和供暖时间;再者,每个房间的温度设定都一样,不能满足个性化的温度需求;最后,控制模式单一,无法实现手机远程监控,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如何实现一种节能、智能且安全的家庭自采暖系统成为一个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家庭自采暖系统技术的不足,基于物联网智能控制和数据分析技术,提出一种家庭自采暖系统,有效解决了现有家庭自采暖系统存在的能源浪费、工作控制模式单一和无法满足个性化需求等问题。
本申请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家庭自采暖系统,包括:烷类传感器(2)、室内集中控制端(3)、水箱(4)、锅炉(5)、天然气流量计(6)、天然气管道(7)、流量控制阀、房间、暖气片、温度传感器、通水管(20)、潜水泵(21)、继电器组(22)、手机控制端(24)、水位传感器(25)、以及水温传感器(26);其中,所述家庭自采暖系统分为供热系统、水循环系统以及控制系统。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供热系统包括:烷类传感器(2)、锅炉(5)、天然气流量计(6)、天然气管道(7)、暖气片(12、16)、通水管(20)、潜水泵(21)、继电器组(22)和水温传感器(26)。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室内集中控制端(3)和手机控制端(24)控制继电器组(22)来间接控制锅炉(5)内的水是否进行加热;锅炉(5)内装有水温传感器(26),用于感知水温并传输数据至室内集中控制端(3)和手机控制端(24),所述集中控制端或手机控制端判断是否需要加热;当锅炉(5)内的水温低于80℃则开始加热,加热至100℃则停止加热。
在一些实施例中,烷类传感器(2)用于监测天然气泄漏情况,并传输数据至室内集中控制端(3)和手机控制端(24)供用户实时查看;天然气管道(7)内装有天然气流量计(6),用于监测天然气使用情况,并传输数据至室内集中控制端(3)和手机控制端(24)。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水循环系统包括:水箱(4)、锅炉(5)、流量控制阀、暖气片、通水管(20)、潜水泵(21)、继电器组(22)和水位传感器(25)。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室内集中控制端(3)和手机控制端(24)控制继电器组(22)来间接控制潜水泵(21)是否工作,所述工作为水循环是否继续。
在一些实施例中,水箱(4)中装有水位传感器(25),用于监测水位变化,并传输数据至室内集中控制端(3)和手机控制端(2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8651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