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空调系统、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和空调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86143.3 | 申请日: | 2021-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744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8 |
发明(设计)人: | 蒋贤国;孙楠楠;王永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信空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1/54 | 分类号: | F24F11/54;F24F11/67;F24F11/64;F24F11/86;F24F11/61;F24F11/41;F24F110/12;F24F140/20 |
代理公司: | 北京景闻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42 | 代理人: | 常鹏 |
地址: | 2661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调 系统 控制 方法 空调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系统、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和空调器,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压缩机包括:进口、出口和补气口;节流元件,节流元件连接于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之间;闪蒸器,闪蒸器连接于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之间且与节流元件间隔开;补气阀,补气阀连接于闪蒸器和补气口之间;气液分离器,气液分离器连接于补气阀和补气口之间;储液器,储液器连接于气液分离器和补气口之间。通过在空调系统内设置闪蒸器和气液分离器,使得空调系统在寒冷的情况下运行制热模式时,可以补充压缩机的吸气量,使空调系统的制热能力达到最佳状态。并且,气液分离器可以将气态冷媒和液态冷媒分离,避免液态冷媒进入到压缩机内产生液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调系统、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调器已经成为常见的家用电器。目前,在室外环境温度较低的情况下,空调器的制热能力会随着温度的下降而降低,不能满足用户对更高制热量的要求。
相关技术中,通过为压缩机增加补气装置,为压缩机增加制冷剂循环量,从而显著提高空调器的低温制热效果。但是,冷媒量的追加会造成低温环境下液态冷媒过多,液态冷媒会随着气态冷媒进入到压缩机内,从而造成压缩机产生液击。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空调系统,通过设置气液分离器可以将气态冷媒和液态冷媒分离,避免液态冷媒进入到压缩机内产生液击。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空调器。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空调系统,所述空调系统具有制热模式,所述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包括:进口、出口和补气口;四通阀,所述四通阀分别与所述进口和所述出口相连接;室外换热器,所述室外换热器与所述四通阀相连接;室内换热器,所述室内换热器与所述四通阀相连接;节流元件,所述节流元件连接于所述室内换热器和所述室外换热器之间;闪蒸器,所述闪蒸器连接于所述室内换热器和所述室外换热器之间且与所述节流元件间隔开;补气阀,所述补气阀连接于所述闪蒸器和所述补气口之间;气液分离器,所述气液分离器连接于所述补气阀和所述补气口之间;储液器,所述储液器连接于所述气液分离器和所述补气口之间。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通过在空调系统内设置闪蒸器和气液分离器,使得空调系统在极端寒冷的情况下运行制热模式时,或者空调系统冷媒循环量不足时,输送气态冷媒至压缩机,从而可以补充压缩机吸气量,使空调系统的制热能力达到最佳状态。并且,气液分离器可以将气态冷媒和液态冷媒分离,避免液态冷媒进入到压缩机内产生液击。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气液分离器为柱状结构,且在所述气液分离器内设置有多个间隔分布的气液分离孔。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气液分离孔的孔径为α,所述α满足关系式:4mm≤α≤6mm。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单向阀,所述单向阀设置于所述气液分离器和所述储液器之间且允许冷媒从所述气液分离器流向所述储液器。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加热器,所述加热器设置于所述储液器,以用于选择性地加热所述储液器内的冷媒。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补气口和所述闪蒸器之间设置有第一通路和第二通路,所述补气阀、所述气液分离器和所述储液器设置于所述第一通路,所述第二通路连接于所述第一通路和所述补气口之间且与所述气液分离器和所述储液器并联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信空调有限公司,未经海信空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8614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承载组件及干燥设备
- 下一篇:肿瘤标志物多重分析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