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卫星小站的计费系统、方法、卫星小站及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83729.4 | 申请日: | 2021-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7999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发明(设计)人: | 乜学郁;孟蓝茹;姚怡;杜宗轩;尚霄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卫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4/24 | 分类号: | H04W4/24;H04W84/06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果之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41 | 代理人: | 卜荣丽;李志刚 |
地址: | 100190 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卫星 小站 计费 系统 方法 存储 介质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卫星小站的计费系统,该系统包括用户终端、卫星小站以及云端管理平台,用户终端通过卫星小站进行数据收发,卫星小站通过通信卫星与云端管理平台进行通信。卫星小站不仅支持数据转发,还能支持实时的计费控制能力,实现传统的计费能力下沉,避免了卫星通信传输过程中时延导致的影响。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应用于上述系统的远端卫星小站计费方法、远端用户终端计费方法以及对应的卫星小站和存储介质,通过上述系统的应用,解决了采用传统的集中计费时,卫星通信时延导致的计费延迟,信控不能及时生效的问题;将小站做为计费对象,对小站进行业务统计、费用核算和信控管理,有效提高了产业应用的管理效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卫星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基于卫星小站的计费系统、方法、卫星小站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典型的卫星通信网络由产业应用(机载、船载、物联网、车联网等)、卫星小站、通信卫星、信关站和云端管理(网络计费、设备管理、移动性管理等) 拓扑如图1所示,各种产业应用数据经过卫星小站汇聚后,经卫星小站接入卫星网络,由同步轨道通信卫星转发后,由地面信关站进行接收,云端管理负责对网内设备管理、业务计费、移动性管理和业务策略管理。
目前卫星通信中常见的计费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基于带宽(Mhz)计费模式,这种模式的计费对象主要面向大型企业用户。大型企业用户向卫星运营商整租一定带宽(Mhz)的卫星通道资源,该企业内的所有基于卫星通信的应用均不再单独计算费用,这种模式不适用于基于终端、场景、个体应用的精细化经营和管理。第二种是以最终业务使用者为计费对象,将其定义为网络中的用户。每个用户分配一个号码,基于该用户消费的流量(Bytes)或者时长(秒) 值进行费用核算,账户余额用尽后,云端管理对其下发停机指令。随着物联网等新型技术的出现,催化了多种产业应用场景,现有的计费及控制模式不能满足现有产业需求,主要表现在:
(1)在进行物联网数据、视频回传的应用情况下,卫星小站下面存在数以百计的终端设备进行数据采集、数据回传。若仍然采用将每个终端设备视为单独用户,进行费用核算和控制的模式,将导致管理繁琐,运营成本增加;由于每个终端设备使用业务量不一致,管理人员需要时刻关注所有终端设备使用情况避免停机影响业务,造成人员工作压力大,效率低;若终端设备由于欠费导致停机,再次进行复机的时候,需要在终端设备本机输入账号密码后方可再次接入网络,这对于无人值守的环境下,给工作造成很多不便。
(2)以最终业务使用者(比如某个个人、某个摄像头)为计费对象时,是以IP地址来区分计费对象,不同的个人或摄像头分配不同的卫星网内的IP 地址。但是在二层专网的应用场景下,所有的个人或者摄像头处以二层网络内,无法通过IP地址区分,那么单独识别、单独计费和控制的模式无法实现。
(3)如图2所示,现在卫星通信中的计费和控制通常采用云端处理模式。通常情况下,卫星通信系统中的计费功能由云端的的计费系统集中进行处理,小站仅仅负责远端业务的网络接入,最终用户在使用卫星网络的过程中,由 BRAS设备采集上网数据形成话单源文件,BRAS再通过AAA将话单源文件送至计费系统进行统一的计费处理。计费系统根据既定的策略规则,对每个终端用户生成基于信用评级的停机、复机、降速等控制指令。控制指令再由计费系统下发,AAA设备和BRAS设备负责转发,经由卫星链路传至卫星小站,最终经卫星小站下发至最终用户进行执行。在这种方式下,由于卫星通信天然固有长时延的特性,将导致云端系统无法实时获取终端用户行为、费用信息,云端控制系统下发的指令无法及时下达至最终用户。这样导致卫星互联网与产业应用无法有效融合,无法满足特定场景(比如车联网)下对于快速上网,实时控制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如下技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卫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卫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8372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共享套餐业务分配系统、方法、终端和存储介质
- 下一篇:药物缀合物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