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对湿式除尘器内部流场进行实时分析的测试平台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82785.6 | 申请日: | 2021-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8875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30 |
发明(设计)人: | 宁致远;段黎萍;刘茜;杨正璐;朱忍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9/06 | 分类号: | G01M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刘妮 |
地址: | 650504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除尘器 内部 进行 实时 分析 测试 平台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对湿式除尘器内部流场进行实时分析的测试平台,属于除尘设备技术领域,包括烟气入口,所述烟气入口连接有风道的一端,所述风道中部连接有线电极,所述风道的另一端连接有烟气出口,所述风道侧面连接有两个对称且平行设置的溢流件,每个所述溢流件上部均设置有溢流口,所述溢流件下部设置有导流槽,所述溢流口与所述导流槽之间连接有碳纤维布,所述风道上部设置有观察窗。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解决了湿式电除尘器内部流场观测难的问题,应用PIV技术对内部流场进行实时观测,为优化湿式除尘器运行效果提供参考依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除尘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对湿式除尘器内部流场进行实时分析的测试平台。
背景技术
湿式除尘器是通过分散洗涤液体或分散含尘气流而生成的液滴、液膜或气泡,使含尘体中的尘粒得以分离捕集的一种除尘设备。湿式除尘器在19世纪末的钢铁工业开始应用,1892年格斯高柯(G.Zschhocke)被授予一种湿式除尘器专利权,之后在各行业有较多应用。
湿法除尘是尘粒从气流中转移到一种流体中的过程。这种转移过程主要取决于3个因素:①气体和流体之间接触面面积的大小;②气体和液体这两种流体状态之间的相对运动;③粉尘颗粒与流体之间的相对运动。
湿式除尘器的工作原理:1.利用液滴收集尘粒;2.用高速气体和尘粒运动收集尘粒;3.气体和液体间界面的形成,该界面具有一种潜在的收尘作用。含尘气流和液体间的界面的形成与液膜、射流、液滴和气泡的形成密切相关。
湿式除尘器内的主要影响因素为间距,电压和风量,而三者共同决定着内部的气流分布。
已有实验和实际工业经验已经证实离子风对收尘效率有着显著的影响,标准电除尘器设计中考虑因素多为比收尘面积、灰分比电阻、极板间距、电场电室数量、电场强度等因素,内部离子风因素未得到过足够重视。现有湿式除尘器需要进一步改造,尤其需要提高对于细颗粒物的捕集效率,以应对日趋严峻的环境问题和不断提升的相关排放标准。已有的大量经验及实验证明,湿式除尘器内部气流形态对实际除尘器效能有着明显的影响,能为优化电除尘器实际运行和设计、研究电除尘器收集过程各影响因素的作用提供参考依据,但现有湿式电除尘器由于需要考虑极板布置,溢流装置、气体均布装置等等复杂的内部结构,且为保证良好的电气特性,壳体多采用不透明的304不锈钢所制造,使得内部气流无法有效观测,无法有效观测到内部气流的形态,不锈钢材质在水膜流动下会发生发光,导致无法捕捉成像,加之内部引入了水膜流动,内部流场复杂程度进一步加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对湿式除尘器内部流场进行实时分析的测试平台,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需要考虑极板布置,溢流装置、气体均布装置等等复杂的内部结构,且为保证良好的电气特性,壳体多采用不透明的304不锈钢所制造,使得内部气流无法有效观测,无法有效观测到内部气流的形态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对湿式除尘器内部流场进行实时分析的测试平台,包括烟气入口,所述烟气入口连接有风道的一端,所述风道中部连接有线电极,所述风道的另一端连接有烟气出口,所述风道侧面连接有两个对称且平行设置的溢流件,每个所述溢流件上部均设置有导流槽,所述导流槽连接有作为收尘极的碳纤维布,所述风道上部设置有观察窗,所述观察窗上设置有拍摄装置,所述烟气出口连接有激光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大学,未经云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8278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黑曲霉及其应用和方法
- 下一篇:手势识别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