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三相三电平中性点钳位逆变器的预测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82308.X | 申请日: | 2021-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1413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发明(设计)人: | 金涛;朱敏龙;张钟艺;李泽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M7/487 | 分类号: | H02M7/487;H02M7/5387;H02J3/26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张灯灿;蔡学俊 |
地址: | 350108 福建省福州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三相 电平 中性 点钳位 逆变器 预测 控制 方法 | ||
1.一种三相三电平中性点钳位逆变器的预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三相三电平中性点钳位逆变器开始运行;
步骤S2:在tk时刻采样获得负载电流i(k),直流环节电容器C1、C2电压vc1(k)、vc2(k);
步骤S3:利用公式(1)对负载反向电势进行估计:
式中,为k-1时刻的估计反电动势,v(k-1)的初始值为0,vc1(k)、vc2(k)的初始值为266.5v,i(k-1)的初始值为0A;
步骤S4:将代价函数值赋值为无穷大;
步骤S5:将27个开关量依次代入到下列式子分别得到tk+1时刻的预测负载电流ip(k+1),预测直流环节电容器电压vpc1(k+1)、vpc2(k+1):
式中,ip(k+1)为tk+1时刻的预测负载电流,vpc1(k+1)、vpc2(k+1)为tk+1时刻预测直流环节电容器电压,上标p为预测变量;
步骤S6:将获得的目标量预测值ip(k+1)、vpc1(k+1)、vpc2(k+1)代入到下列公式得到代价函数值;
步骤S7:依次将27个开关状态代入步骤S4-S5,计算得到最小的代价函数值对应的最优电压矢量v(k);
步骤S8:应用最优电压矢量v(k),并返回步骤S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相三电平中性点钳位逆变器的预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31:负载电流动态方程用下式矢量微分方程描述:
步骤S32:在采样时间Ts下,式(5)的负载电流公式描述了离散化过程;将使用离散时间模型预测从第k个采样时刻的电压和所测得的电流中得到未来的负载电流值;可以使用一些离散化方法获得与预测计算相匹配的离散时间模型;通过前向欧拉逼近代替负载电流导数di/dt;也就是通过下式逼近导数:
步骤S33:式(6)由式(5)取代,从而得到一个表达式;这个表达式允许对由逆变器产生的27个电压矢量v(k)值中的每一个值预测k+1时刻的电流值;其表达式如式(2),式中为估计的反电动势;上标p为预测变量;
步骤S34:考虑到对负载电压和负载电流的测量,可以通过式(5)计算反向电势;其表达式如式(1);为e(k-1)的估计值;可以通过估计反电动势过去值得一个外推估计当前的反电动势;另一种方法是,由于反电动势的频率低于采样频率,假设在一个采样时刻内反电动势不会发生很大的改变,因而假设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相三电平中性点钳位逆变器的预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51:DC环节电容器电压的动态过程可以通过以下电容差分方程进行描述:
式中,C为电容值;对于采样时刻Ts的电容电压,可以使用导数近似值,公式如下:
因此,式(7)、式(8)对应的离散时间方程为式(3)、式(4);式中,电流ic1(k)和ic1(k)依赖逆变器开关状态和输出电流的值,并且可以通过以下两式进行定义:
ic1(k)=idc(k)-H1aia(k)-H1bib(k)-H1cic(k) (10)
ic2(k)=idc(k)+H2aia(k)+H2bib(k)+H2cic(k) (11)
式中,idc为电压源Vdc所产生的电流;开关状态决定变量H1x和H2x,并且可以通过以下两式进行定义:
式中,x=a,b,c。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大学,未经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82308.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