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子微波制热系统及工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78657.4 | 申请日: | 2021-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4443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1 |
发明(设计)人: | 李泽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佩克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D13/00 | 分类号: | F24D13/00;F24D19/1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鼎泰正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555 | 代理人: | 缪太清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南头***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 微波 制热 系统 工作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子微波制热系统及工作方法,包括内部含有极性分子的蓄物箱和设置于所述蓄物箱内部的磁控管及传感器,所述蓄物箱外部设有与电源连接的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与所述磁控管及所述传感器连接,所述蓄物箱外部还连通有低热阻导出装置。本发明通过电源,磁控管,控制电路将蓄物箱内的极性分子加热到一定温度后,通过低热阻材料连接蓄物箱内部将极性分子内部的温度沿低热阻材料导出,通过热辐射装置或者风机将其热能散发出来,可根据产品需求调整蓄物箱的大小和内部极性分子的数量。通过调整连通的低热阻导出装置的大小可以调整制热区域的大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微波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子微波制热系统及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电子微波是指工作在微波波段频率为300~300000兆赫的器件,称为微波器件。微波器件按其功能可分为微波振荡器(微波源)、功率放大器、混频器、检波器、微波天线、微波传输线等。通过电路设计,可将这些器件组合成各种有特定功能的微波电路,例如,利用这些器件组装成发射机、接收机、天线系统、显示器等,用于雷达、电子战系统和通信系统等电子装备。现有制热暖气系统中,通常有两种方式进行制热,1.通过电力将发热丝升温至一定程度后通过风机将电热丝周边的高温空气吹出来。2.通过店高功率红外灯泡加热后经由辐射装置射出。不难发现无论是上述哪种方式都需要高功率将发热丝加热至一定温度后通过一定方式将热导出,由于发热丝为低电阻值,低热阻的材料,所以升温需要消耗大量的电能并通过单片机和温度传感器实时维持温度在一定范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方案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微波制热系统及工作方法,这种低功率的制热暖气系统,采用极性分子作为电转热的介质,通过电磁波将极性分子加热后通过一定方式将热能导出,通过电源,磁控管,控制电路将蓄物箱内的极性分子加热到一定温度后,通过低热阻材料连接蓄物箱内部将极性分子内部的温度沿低热阻材料导出,通过热辐射装置或者风机将其热能散发出来。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微波制热系统,包括内部含有极性分子的蓄物箱和设置于蓄物箱内部的磁控管及传感器,蓄物箱外部设有与电源连接的控制电路,控制电路与磁控管及传感器连接,蓄物箱外部还连通有低热阻导出装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磁控管还可以使用微波振荡器替代。
电子微波制热系统,包括如下工作方法:
S1、电源开始给控制电路供电,使与控制电路连接的蓄物箱内部极性分子通过磁控管开始进行发热;
S2、当蓄物箱内部的极性分子到达设定温度后,蓄物箱内部的传感器发送信号至控制电路,控制电路将断开磁控管与电源的连接;
S3、与蓄物箱连接的低热阻导出装置将蓄物箱内部的极性分子温度导出,进而通过热辐射装置或者风机将其热能散发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蓄物箱内部的传感器还可发送使磁控管降低功率的信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磁控管发生电波频率为300MHz-300GHz。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技术方案提供的这种低功率的制热暖气系统,采用极性分子作为电转热的介质,通过电磁波将极性分子加热后通过一定方式将热能导出,通过电源,磁控管,控制电路将蓄物箱内的极性分子加热到一定温度后,通过低热阻材料连接蓄物箱内部将极性分子内部的温度沿低热阻材料导出,通过热辐射装置或者风机将其热能散发出来。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佩克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佩克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7865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