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腕表及与之适配的表带盘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78416.X | 申请日: | 2021-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653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发明(设计)人: | 陈远燮 | 申请(专利权)人: | 蓝玫网络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4G17/00 | 分类号: | G04G17/00;A44C5/14;G04B4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45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与之 表带 盘结 | ||
一种智能腕表及与之适配的表带盘结构,其特征是,在表带盘6点钟方向的卡头8上对应智能腕表6点钟方向表耳的两个耳针孔1的位置有弹簧生耳针2,智能腕表表耳上的两个耳针孔1的下面有导入卡头8上的弹簧生耳针2的导向槽3,通过导向使弹簧生耳针插入耳针孔中而将腕表卡在表带盘上。智能腕表6点钟方向表耳两个耳针孔1的后面分别有带顶针杆4的弹性按钮5,通过两边弹性按钮上的顶针杆将生耳针顶出耳针孔而取下腕表。智能腕表的底面有一个利用腕表表面上摄像头进行外拍或扫码的观察窗小显示屏11,使取下的腕表,或不取下立于手腕上都能进行自拍或扫码。智能腕表底面有一个用于取下锁屏后的指纹识别解锁窗13。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讯的终端产品-智能腕表。
背景技术
智能腕表作为一种便携的移动智能通讯可穿戴终端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们使用。它其中重要的功能就是能通话和操作应用APP。但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智能腕表的一般只能像传统腕表样的在手腕上的佩戴使用的结构使其在通话和操作APP应用功能体验上远不如智能手机方便,在通话时必须抬手腕用嘴对着腕表,费力和在稍微嘈杂的环境下不容易听清楚,所以使用者一般只用它进行简单的应答通话,降低了智能腕表在通话上的使用价值。为了克服它的缺点,现有技术ZL201610880049x提出一种可卡上取下操作的智能腕表,但此结构仅限于没有表耳的智能腕表将表身卡住表带盘的卡槽中实现。另外本发明人提出的技术ZL20192012000481现实了将有表耳的智能腕表卡在带有双开关把弹簧生儿针的表带盘上的结构,但在其使用操作中,将智能腕表卡在表带盘上时必需拇指头中指头夹紧双开关把,食指头向下压腕表身来实现,取下时拇指头中指头亦需夹紧双开关把后食指头对准腕表尾部向上挑起实现,同时那个双开关把在外观上凸出有碍保持原智能腕表的外观形象。另外现有智能腕表的体积限制一般一个摄像头一块显示屏,要么只能外拍,要么只能自拍,如要外拍自拍需两个摄像头就增加了体积,还有如取下的智能腕表为安全需要锁屏,现在一般都是图形和数字输入来解锁很不方便,所以对以上现有技术还可以进一步部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智能腕表进行了改进,其内容是:让智能腕表表耳与卡头上不带开关把的生耳针的适配结构在表带盘上卡取智能腕表操作上更简便和外观更保持原有形象的结构,同时现实一个摄像头外拍或扫码,自拍的结构以及底部触摸指纹解锁结构。
本发明为了实现以上的改进所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是:
1.一种智能腕表及与之适配的表带盘结构,它由智能腕表和表带盘组成,智能腕表12点钟方向表耳上安装有生耳针杆,表带盘有6点钟方向卡头和12点钟方向卡头,其特征是:在表带盘6点钟方向的卡头8上对应智能腕表6点钟方向表耳的两个耳针孔1的位置上设置弹簧生耳针2,智能腕表6点钟方向表耳上的两个耳针孔1的下面设置有导入表带盘6点钟方向卡头8上的弹簧生耳针2的导向槽3,通过导向槽使弹簧生耳针2插入智能腕表耳针孔1中而将智能腕表卡在表带盘上,智能腕表6点钟方向表耳两个耳针孔1的后面分别设置有带金属顶针杆4的弹性按钮5,通过两边弹性按钮上的金属顶针杆将表带盘卡头8的弹簧生耳针2顶出智能腕表耳针孔1而取下智能腕表,所述的弹性按钮由非柔性体按钮头加固结其上的金属顶针杆4和弹簧6组成,或者是由柔性体如橡胶尼龙的按钮加固结其上的金属顶针杆4组成,这样弹簧6及其所占位置由柔性按钮的弹性薄壁来代替而实现弹性,在智能腕表的底面设置有一个数字电连接智能腕表表面上摄像头10进行外拍或扫码的观察窗小显示屏11,使取下的智能腕表能进行外拍或扫码,或在弹性按钮顶出耳针后不取下智能腕表,让其12点钟方向表耳上的生耳针杆12在表带盘12点钟方向卡头9内旋转而立于手腕上进行自拍或扫码,在智能腕表的底面设置一个与其芯片数字电连接的指纹识别解锁窗13,实现取下后锁屏的智能腕表的指纹触摸识别解锁。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蓝玫网络科技成都有限公司,未经蓝玫网络科技成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7841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微生物酶制剂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涤纶印染前处理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