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稀土连续沉降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78282.1 | 申请日: | 2021-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465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0 |
发明(设计)人: | 邱爽;周文龙;杜国山;覃波;桑园;李少华;唐建文;羡鹏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B59/00 | 分类号: | C22B59/00;C22B3/02;C22B3/44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何冲 |
地址: | 10003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稀土 连续 沉降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稀土连续沉降系统,包括多个沉淀罐、溶液输送线、蒸汽输送线、沉淀剂输送线和固液分离装置,多个沉淀罐依次连接;溶液输送线和至少一个沉淀罐连接,溶液输送线用于输送氯化稀土溶液;每个沉淀罐均和蒸汽输送线连接,蒸汽输送线用于输送蒸汽;每个沉淀罐均和沉淀剂输送线连接,沉淀剂输送线用于输送沉淀剂;固液分离装置和至少一个沉淀罐连接。采用该方案,通过多个沉淀罐的串联以及分别向每个沉淀罐输送物料,可实现氯化稀土溶液的逐级的、连续的沉淀处理,然后物料进入固液分离装置进行初步固液分离。与现有采用单槽间断操作相比,无需静置等待,实现了连续化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稀土生产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稀土连续沉降系统。
背景技术
稀土冶炼分离过程中需要涉及沉淀,采用沉淀剂(碳酸氢铵、碳酸钠、草酸等)与氯化稀土料液反应生成碳酸稀土或草酸稀土沉淀。在传统的生产过程中,往往采用单槽间断操作的方式进行沉淀。为了减少过滤工序的操作难度及操作时间,沉淀结束后,需要静置一段时间再采用虹吸方式排掉上清液,底流送过滤,延长了操作周期,降低了沉淀工段效率。随着稀土行业的产量进一步集中,实现连续化成为发展趋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稀土连续沉降系统,以实现稀土的连续化生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稀土连续沉降系统,包括:多个沉淀罐,多个所述沉淀罐依次连接;溶液输送线,所述溶液输送线和至少一个所述沉淀罐连接,所述溶液输送线用于输送氯化稀土溶液;蒸汽输送线,每个所述沉淀罐均和所述蒸汽输送线连接,所述蒸汽输送线用于输送蒸汽;沉淀剂输送线,每个所述沉淀罐均和所述沉淀剂输送线连接,所述沉淀剂输送线用于输送沉淀剂;固液分离装置,所述固液分离装置和至少一个所述沉淀罐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稀土连续沉降系统还包括:连接管线,每个所述沉淀罐均和所述连接管线连接,以实现多个所述沉淀罐的依次连接;其中,至少一个所述沉淀罐可通断地和所述连接管线连接。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沉淀罐包括第一沉淀罐、第二沉淀罐、第三沉淀罐和第四沉淀罐,所述连接管线包括第一管路、第二管路、第三管路和第四管路,其中,所述第一沉淀罐和所述第二沉淀罐通过所述第一管路连通,所述第二沉淀罐和所述第三沉淀罐通过所述第二管路连通,所述第三沉淀罐和所述第四沉淀罐通过所述第三管路连通,所述第四沉淀罐和所述固液分离装置通过所述第四管路连通;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可连通或断开,所述第二管路和所述第三管路可连通或断开,所述第三管路和所述第四管路可连通或断开。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管线还包括第一阀门、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所述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分别和所述第一阀门的两端连接,所述第二管路和所述第三管路分别和所述第二阀门的两端连接,所述第三管路和所述第四管路分别和所述第三阀门的两端连接。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沉淀罐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沉淀罐、第二沉淀罐、第三沉淀罐和第四沉淀罐,所述第四沉淀罐和所述固液分离装置连接,所述第一沉淀罐和所述第二沉淀罐均和所述溶液输送线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稀土连续沉降系统还包括:多个温度监测计,多个所述温度监测计和多个所述沉淀罐一一对应连接;多个蒸汽调节阀,多个所述蒸汽调节阀和多个所述沉淀罐一一对应连接,每个所述沉淀罐通过对应的所述蒸汽调节阀和所述蒸汽输送线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稀土连续沉降系统还包括:酸碱度测试计,所述酸碱度测试计设置在和所述固液分离装置连接的沉淀罐内;多个沉淀剂调节阀,多个所述沉淀剂调节阀和多个所述沉淀罐一一对应连接,每个所述沉淀罐通过对应的所述沉淀剂调节阀和所述沉淀剂输送线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固液分离装置包括槽体、布液管、沉降斜板和底流斗,所述布液管和所述沉降斜板均设置在所述槽体的腔体内,所述布液管位于所述沉降斜板的下方,所述底流斗位于所述槽体的下方,所述底流斗和所述槽体的腔体连通;其中,所述槽体的上部具有溢流口,所述底流斗的下部具有放料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7828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