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采空区隔离矿柱安全回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77474.0 | 申请日: | 2021-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4783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赵跃辉;邓伟平;陈志盛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兴万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C41/22 | 分类号: | E21C41/22;E21F15/00;F42D3/04;F42D1/00 |
代理公司: | 厦门原创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101 | 代理人: | 龚杰奇 |
地址: | 364000 福建省龙***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采空区 隔离 矿柱 安全 回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采空区隔离矿柱安全回采方法,其中,所述采空区包括由上往下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隔离矿柱(10),所述隔离矿柱(10)之间设置有联络通道(12),且每一隔离矿柱(10)包括贯穿所述隔离矿柱(10)的行人天井(11),所述方法包括:S1,从最低端的隔离矿柱(10)开始,在其上钻孔布药并进行隔离矿柱(10)的爆破,其中,钻孔的孔径小于50mm,且钻孔深度的小于3m;S2,将爆破后的隔离矿柱(10)的矿量进行回收,回收完毕后利用废石进行充填;S3,由下至上进行隔离矿柱(10)的钻孔、布药、爆破、矿量回收以及废石充填,从而实现采空区隔离矿柱安全回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爆破采矿技术,尤其涉及采空区隔离矿柱安全回采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脉外开拓留矿法回采完毕后,两矿房中间的人行天井两侧留有联络道,联络道在倾斜方向间距不大于6米,长度一般不小于3米。所以天井两侧各有间柱。矿房回采结束后,一般直接利用顶柱上的充填天井将本矿内的废石充填至采空区。待充填结束,整个采矿工艺全部结束。直接用本矿井内废石嗣后充填采空区,两侧间柱将无法回收,或者回收成本将大幅增。且由于间柱没有回收,导致采空区体积数量减少20%左右。所以本矿井内废石消耗量也必将减少。多余的废石提升至井口,不但提升成本增加,且要占据耕地或者荒坡,对自然环境也将造成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采空区隔离矿柱安全回采方法,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一种采空区隔离矿柱安全回采方法,其中,所述采空区包括由上往下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隔离矿柱,所述隔离矿柱之间设置有联络通道,且每一隔离矿柱包括贯穿所述隔离矿柱的行人天井,所述方法包括:
S1,从最低端的隔离矿柱开始,在其上钻孔布药并进行隔离矿柱的爆破,其中,钻孔的孔径小于50mm,且钻孔深度的小于3m;
S2,将爆破后的隔离矿柱的矿量进行回收,回收完毕后利用废石进行充填;
S3,由下至上进行隔离矿柱的钻孔、布药、爆破、矿量回收以及废石充填,从而实现采空区隔离矿柱安全回采。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在步骤S1中,所述钻孔的孔径为30~40mm,且钻孔深度的2.5~3.5米。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在步骤S1中,所述钻孔的孔距为1.5~2米,且排距为1~1.5米;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在步骤S1中,炸药均使用药径¢小于50mm的成品乳化炸药。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在步骤S1中,采用电雷管起爆,成品乳化炸药采用反向连续包装药,且剩余部分用炮泥填实。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在步骤S1中,起爆网络采用并联起爆,并用并联起爆。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起爆前进行爆破网络准爆电流计算,并用爆破电桥测量爆破网络的电阻,其实测的电阻与理论计算的差值在±5%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提供的采空区隔离矿柱安全回采方法,通过逐个爆破隔离矿柱(间柱)由下至上进行回收,并逐个采场利用废石进行充填,此方案不仅能回收隔离矿柱的矿量,而且能将采空区底板中没有放空的残矿通过爆破振动的方法(通过爆破参数的准确设定)进行二次回收。其次,隔离矿柱回收后,采空区地压发生变化,部分遗留在采空区内的残矿也能发生松动并落下,从而进一步提高矿场的利用率。最后,在提高采场的回采率的同时,扩大了采空区的体积,同时也增大了井内废石充填采空区的数量,加大了井内自我消耗废石的能力,降低了成本的同时,还减少了地表耕地及荒坡占有,减小对环境的污染。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兴万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福建兴万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7747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