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起翘装置及顶管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76564.8 | 申请日: | 2021-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755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9 |
发明(设计)人: | 陈耀和;班兆金;王杰文;丁小辉;庞辉桂;李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1/10 | 分类号: | F16L1/10;F16L1/036 |
代理公司: | 北京工信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6 | 代理人: | 芦玲玲 |
地址: | 430080 湖北省武汉市青山***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起翘 装置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起翘装置及顶管系统。该装置包括:至少两个弧形体、至少两个减阻机构和两个紧固机构;各弧形体依次可拆卸连接以形成一个具有开口的环形结构,环形结构套设于相邻两个柱状体的连接处;两个柱状体的底部均可移动地设置于导轨;各减阻机构一一对应地设置于各弧形体的内侧且与柱状体相接触以在两个柱状体移动时减少阻力;两个紧固机构分别与置于环形结构开口处的两个弧形体一一对应地可拆卸连接,两个紧固机构共同作用使环形结构与导轨相紧固以限制两个柱状体翘起。本发明中,环形结构套设于相邻两个柱状体的连接处,两个紧固机构共同作用使得环形结构与柱状体底部的导轨相紧固,从而持续对两个柱状体限制,避免两个柱状体翘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顶管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防起翘装置及顶管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虽然顶管技术比较成熟,但是在顶进过程中,顶管机与管道的连接位置或者管道与管道之间的连接位置容易跑偏,使得顶管机头起翘或者管道起翘,这时需要吊车将重物压在管道与顶管机头的连接位置,操作复杂,不便于施工。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防起翘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顶管机头或者管道易起翘的问题。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具有该防起翘装置的顶管系统。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防起翘装置,该装置包括:至少两个弧形体、至少两个减阻机构和两个紧固机构;其中,各弧形体依次可拆卸连接以形成一个具有开口的环形结构,环形结构用于套设于相邻两个柱状体的连接处;两个柱状体的底部均可移动地设置于导轨;各减阻机构一一对应地设置于各弧形体的内侧且与柱状体相接触,以在两个柱状体移动时减少阻力;两个紧固机构分别与置于环形结构开口处的两个弧形体一一对应地可拆卸连接,两个紧固机构共同作用用于使环形结构与导轨相紧固,以限制两个柱状体翘起。
进一步地,上述防起翘装置中,每个减阻机构均包括:支架和滚轮;其中,支架设置于弧形体的内侧,滚轮可转动地设置于支架且与柱状体相接触。
进一步地,上述防起翘装置中,任意相邻两个弧形体之间均通过第一卡扣组件卡接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防起翘装置中,第一卡扣组件包括:第一基座、第一卡合体、第一转动杆和第一锁紧件;其中,第一基座设置于其中一个弧形体的端部,并且,第一基座开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卡合体设置于另一个弧形体的端部,第一卡合体开设有贯穿第一卡合体的第一卡合槽,第一卡合槽与第一凹槽可对合连通以形成第一通道;第一转动杆的第一端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一凹槽内,第一转动杆夹设于第一通道内且第二端置于第一卡合体外,第一锁紧件设置于第一转动杆的第二端,以将第一转动杆与第一卡合体相锁紧。
进一步地,上述防起翘装置中,第一锁紧件为锁紧螺母,第一转动杆的外壁设置有螺纹,锁紧螺母螺接于第一转动杆且与第一卡合体相抵紧。
进一步地,上述防起翘装置中,每个紧固机构均包括:本体和紧固组件;其中,本体为L型,本体的第一端与对应的弧形体通过第二卡扣组件卡接连接,紧固组件设置本体的第二端,紧固组件用于使本体与导轨相紧固。
进一步地,上述防起翘装置中,导轨包括:两个工字钢,两个工字钢与两个紧固机构一一对应;紧固组件包括:紧固螺栓和设置于紧固螺栓端部的紧固板;本体的第二端置于对应的工字钢的两个翼缘板之间且开设有螺纹孔,紧固螺栓螺接于螺纹孔,紧固螺栓用于推动紧固板与其中一个翼缘板相接触,并使环形结构与导轨相顶紧。
进一步地,上述防起翘装置中,第二卡扣组件包括:第二基座、第二卡合体、第二转动杆和第二锁紧件;其中,第二基座设置于弧形体的端部,并且,第二基座开设有第二凹槽;第二卡合体设置于本体的第一端,第二卡合体开设有贯穿第二卡合体的第二卡合槽,第二卡合槽与第二凹槽可对合连通以形成第二通道;第二转动杆的第一端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二凹槽内,第二转动杆夹设于第二通道内且第二端置于第二卡合体外,第二锁紧件设置于第二转动杆的第二端,以将第二转动杆与第二卡合体相锁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7656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