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形成双波束的天线及包括该天线的混合型天线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76563.3 | 申请日: | 2021-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6460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发明(设计)人: | 王生光;杨忠操;陈国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森伯格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1/36 | 分类号: | H01Q1/36;H01Q1/50;H01Q1/52;H01Q2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永新同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76 | 代理人: | 杨胜军 |
地址: | 215345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形成 波束 天线 包括 混合 | ||
本公开涉及用于形成双波束的天线,包括:包括第一和第二振子组的振子阵列,第一和第二振子组分别包括至少三个第一振子;以及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一和第二馈电网络的馈电网络,第一馈电网络包括第一功分器和第一电缆组,第一功分器通过相应的第一电缆组与每个第一振子电连接并且第一功分器和/或第一电缆组用于调节用于形成第一波束的信号在每个第一振子中的相位,第二馈电网络包括第二功分器和第二电缆组,第二功分器通过相应的第二电缆组与每个第二振子电连接并且第二功分器和/或第二电缆组用于调节用于形成第二波束的信号在每个第二振子中的相位。本公开使得双波束信号的同极化隔离效果更好而且波束指向性更稳定。
技术领域
本公开内容涉及通信领域,更为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形成双波束的天线和包括该用于形成双波束的天线的混合型天线。
背景技术
移动通信作为人们沟通、娱乐、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已成为现代社会密不可分的一部分,拥有广泛的用户基础和应用范围。为了满足用户使用需求,移动通讯领域出现了2G、3G、4G、WLAN等多通信系统共存的局面,并且不同的通讯系统被分配不同的通讯频段。因此,一个能够同时覆盖多个频段的天线可以提高基站站址资源,频谱资源,环境资源的利用率,减小资源浪费。
发明内容
有鉴于对于背景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的深刻理解,本公开内容的发明人在本案中提出一种新的双波束实现方式,即通过将不同波束的馈电网络和振子独立开来设计来实现。该方式可以提高双波束的同极化隔离,改善波束指向稳定性,同时可为两列低频提供足够的地,保证低频性能良好。
具体而言,本公开内容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用于形成双波束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包括:
振子阵列,所述振子阵列包括:第一振子组和第二振子组,所述第一振子组包括设置成一排的至少三个第一振子,所述第二振子组包括设置成一排的至少三个第二振子,其中,所述第一振子组和所述第二振子组中的振子相互独立;以及
馈电网络,所述馈电网络包括第一馈电网络和第二馈电网络,其中,所述第一馈电网络和所述第二馈电网络相互独立,其中,所述第一馈电网络包括第一功分器和第一电缆组,所述第一功分器通过相应的第一电缆组与所述第一振子组中的每个第一振子电连接,并且所述第一功分器和/或所述第一电缆组被配置用于调节用于形成第一波束的信号在每个第一振子中的相位,并且其中,所述第二馈电网络包括第二功分器和第二电缆组,所述第二功分器通过相应的第二电缆组与所述第二振子组中的每个第二振子电连接,并且所述第二功分器和/或所述第二电缆组被配置用于调节用于形成第二波束的信号在每个第二振子中的相位。
在依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例之中,所述振子阵列还包括:
第三振子组,所述第三振子组包括设置成一排的至少三个第三振子,其中,第一振子的数量和第三振子的数量相同并且所述至少三个第三振子中的每个第三振子与对应的第一振子错开;以及
第四振子组,所述第四振子组包括设置成一排的至少三个第四振子,其中,第二振子的数量和第四振子的数量相同并且所述至少三个第四振子中的每个第四振子与对应的第二振子错开。通过电缆组或是功分器输出口之间的相位差实现,并采用振子水平错位的方式来改善水平60度附近的栅瓣,从而改善天线的波束指向稳定性。
在依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例之中,所述馈电网络还包括:
第三馈电网络,所述第三馈电网络包括第三功分器和第三电缆组,所述第三功分器通过相应的所述第三电缆组与所述第三振子组中的每个第三振子电连接,并且所述第三功分器和/或所述第三电缆组被配置用于调节用于形成第一波束的信号在每个第三振子中的相位;以及
第四馈电网络,所述第四馈电网络包括第四功分器和第四电缆组,所述第四功分器通过相应的所述第四电缆组与所述第四振子组中的每个第四振子电连接,并且所述第四功分器和/或所述第四电缆组被配置用于调节用于形成第二波束的信号在每个第四振子中的相位,其中,所述第三馈电网络和所述第四馈电网络相互独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森伯格技术有限公司,未经罗森伯格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7656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