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道路边坡土体的防护结构及防护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76535.1 | 申请日: | 2021-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3683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0 |
发明(设计)人: | 鲁飞;肖世清;郑杰锋;郭继舟;李少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3/12 | 分类号: | E02B3/12;E03F3/04;E03F5/10;E03F5/14;A01G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工信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6 | 代理人: | 白晓晰 |
地址: | 430080 湖北省武汉市青山***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道路 边坡土体 防护 结构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道路边坡土体防护结构,包括:路面人行道引水结构、道路边坡坡面、坡脚过滤结构和沉淀池;路面人行道引水结构位于道路边坡顶部,且路面人行道引水结构的底部设置有引水沟,用以收集人行道路面上的水;道路边坡坡面上布置有植被层;坡脚过滤结构中设置有过滤石,用以对所述引水沟排出的水和所述边坡坡面渗透的水进行过滤,并将过滤后的水排出至所述沉淀池中;沉淀池位于所述坡脚过滤结构的下游,且与所述坡脚过滤结构连通,用以将所述坡脚过滤结构输送的水净化后输送至河道中。本发明通过对雨水的导流、过滤、沉淀,将雨水净化后转为植被浇水,同时通过雨水循环使用,达到了环境保护的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道路边坡生态防护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道路边坡土体的防护结构及防护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一些城市的临河边快速道路边坡,在雨季时,雨水冲刷边坡面层,导致水土流失,同时连绵雨季易造成土层含水率加大,增加边坡土层自重,长久以往会导致边坡稳定性降低,且冲刷的泥土及杂质直接流入河内,造成水质污染。如何利用海绵城市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增加边坡稳定性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道路边坡土体的防护结构及防护方法,旨在解决邻河快速道路边坡水土流失概率的问题。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道路边坡土体的防护结构,包括:路面人行道引水结构、道路边坡坡面、坡脚过滤结构和沉淀池;其中,所述路面人行道引水结构位于道路边坡顶部,且所述路面人行道引水结构的底部设置有引水沟,用以收集人行道路面上的水,并将该部分水依次经所述道路边坡坡面和所述坡脚过滤装置输送至所述沉淀池中;所述道路边坡坡面上布置有植被层,用以固化所述道路边坡坡面的土体;所述坡脚过滤结构中设置有过滤石,用以对所述引水沟排出的水和所述边坡坡面渗透的水进行过滤,并将过滤后的水排出至所述沉淀池中;所述沉淀池位于所述坡脚过滤结构的下游,且与所述坡脚过滤结构连通,用以将所述坡脚过滤结构输送的水净化后输送至河道中。
进一步地,上述道路边坡土体的防护结构中,所述路面人行道引水结构包括:自下而上依次铺设的防水层和人行道面层;其中,
所述防水层与所述道路边坡坡面交界的一侧设置有所述引水沟。
进一步地,上述道路边坡土体的防护结构中,所述防水层由防水土工布层铺设而成。
进一步地,上述道路边坡土体的防护结构中,所述道路边坡坡面中预埋有第一导水管,用以将所述路面人行道引水结构排出的水输送至所述坡脚过滤结构中。
进一步地,上述道路边坡土体的防护结构中,所述坡脚过滤结构包括:石笼网及位于所述石笼网下方的石笼网基础;其中,
所述石笼网挡设于边坡坡脚处,且所述石笼网中填充有过滤石;
所述石笼网基础中埋设有排水管,用以将所述石笼网中过滤的水排出至所述沉淀池中。
进一步地,上述道路边坡土体的防护结构中,所述石笼网的一侧设置有挡墙,用以增加边坡土体的基础稳定性。
进一步地,上述道路边坡土体的防护结构中,所述挡墙下方的坡脚基础位于所述排水管的出口端的一侧设置有排水沟,所述排水沟的出水口连通有第二导水管,用以将水输送至所述沉淀池中。
进一步地,上述道路边坡土体的防护结构中,所述路面人行道引水结构与所述边坡坡面的交界处设置有第一护栏。
进一步地,上述道路边坡土体的防护结构中,还包括:河边人行道;其中,
所述河边人行道位于所述坡脚过滤结构与所述沉淀池之间,且所述河边人行道与所述沉淀池之间设置有第二护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7653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