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香草醇乙醚的合成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75853.6 | 申请日: | 2021-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4538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张玉梅;甘建强;汪洋;朱治瑾;唐凌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欣欣向荣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41/09 | 分类号: | C07C41/09;C07C41/42;C07C43/23;B01J31/08;B01J31/28 |
代理公司: | 重庆德创至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45 | 代理人: | 陈先权 |
地址: | 401221 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香草 乙醚 合成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香草醇乙醚的合成方法,以香草醇、乙醇作为原料,用离子树脂作为催化剂进行醚化,然后减压蒸馏即得。离子树脂催化剂制备方法包括:反应釜中加入环氧树脂、丙二醇甲醚,温度50~80℃条件下滴加二乙醇胺,降温滴加20~50%醋酸溶液后,加入蒸馏水形成阳离子环氧树脂乳液;阳离子环氧树脂乳液中加入含金属钯、钌或铁的金属盐,得混合物C;选取粒径大的载体,将混合物C喷于载体上,干燥得离子树脂催化剂。该发明工艺简短、设备要求低、生产成本低,且不产生废水、废气,易实现工业化生产,同时催化剂仅需经过简单活化就可以重复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香草醇乙醚的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醚是药物生产中一类较为重要的中间体,也广泛应用于香精、香料领域。香草醇醚又称辣椒醚,具有浓厚的咖哩香味,广泛用于食品调味剂。并且由于发热效果显著,具有加速人体血液循环,导致局部产生发热感觉的作用,作为化妆品中的发热剂,尤其适宜用于寒冷冬天女性洁面,及作为膏药中的发热剂,具有祛风寒的功效。
传统形成不对称醚类化合物的方法主要分为两类:(1)在碱性条件下形成醚类化合物(Williamson合成法);(2)在质子或路易斯酸催化的条件下,选择性脱水形成醚类化合物。第一类Williamson合成法是合成对称醚与非对称醚的一般方法,也是迄今为止工业上最常用的方法,但会产生大量的无机盐及消除等副反应,导致成本及环境成本的增加,不符合现代工业的可持续化发展道路;第二类质子酸催化的醚化反应对生产设备腐蚀严重,而且废弃的酸也需要用碱中和,也会产生一定的无机盐固废。后期陆续发展以过渡金属、固体酸及树脂等为催化剂的合成方法,然而过渡金属虽然催化效率高及用量相对较少,但其缺点也是显而易见,比如价格比较昂贵,一般重复使用催化效果较差,应用于工业化生产较少。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出一种香草醇乙醚的合成方法,以香草醇、乙醇作为原料,用离子树脂作为催化剂进行醚化,然后减压蒸馏,工艺简短、设备要求低、生产成本低,且不产生废水、废气,易实现工业化生产,同时催化剂仅需经过简单活化就可以重复使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香草醇乙醚的合成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S1、反应釜中加入香草醇、乙醇,再加入香草醇重量的10%~20%的离子树脂催化剂,搅拌;
S2、控制反应釜温度55~75℃,常压反应5h后,取样检测,之后每间隔设定时间进行取样检测,直至产品得率达99%后停止反应;
S3、将步骤2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后进行过滤,得滤液A和树脂B;
S4、将滤液A加入蒸馏釜,在温度为90~105℃的常压条件下回收乙醇,将检测含量大于99.5%的乙醇用于下次反应;
S5、控制温度在65~80℃、真空度低于200Pa的条件下减压蒸馏回收产品,采集过渡品,过渡品加入下一批反应液进行减压蒸馏,直至香草醇乙醚含量≥98%时收集成品,收率79%以上;
S6、将树脂B放置于2M稀盐酸中浸泡5h,过滤,通过双蒸水及乙醇洗涤,在温度110℃条件下干燥12h,活化套用;
进一步的,步骤S1中的离子树脂催化剂制备方法包括步骤有:
a1、反应釜中加入环氧树脂、丙二醇甲醚,温度50~80℃条件下滴加二乙醇胺,降温滴加20~50%醋酸溶液后,加入蒸馏水形成阳离子环氧树脂乳液;
a2、阳离子环氧树脂乳液中加入含金属钯、钌或铁的金属盐,得混合物C;
a3、选取粒径大的载体,将混合物C喷于载体上,干燥得离子树脂催化剂。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的间隔设定时间为1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欣欣向荣精细化工有限公司,未经重庆欣欣向荣精细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7585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