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借助支气管镜可视化咽拭子采集防护的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74776.2 | 申请日: | 2021-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7341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1 |
发明(设计)人: | 王丹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丹一 |
主分类号: | A61B10/00 | 分类号: | A61B10/00;A61B10/02;A61B90/00;A61B1/267 |
代理公司: | 荆州市技经专利事务所 42219 | 代理人: | 韩志刚 |
地址: | 434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借助 支气管 可视化 咽拭子 采集 防护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借助支气管镜可视化咽拭子采集防护的装置。所述装置中壳体内装有旋转筒体,旋转筒体的端部装有操控旋钮,壳体和旋转筒体与标本存储件相连接,标本存储件上装有脱开机构,标本存储件的内空间装有采集机构,标本存储件的端部与防护面罩相连接,旋转筒体、操控旋钮、标本存储件和采集机构内设置有直径相同的置入通道,支气管镜进入置入通道内直接达到采集机构端部的透视窗处,支气管镜的另一端与显示屏相连接。该装置的使用降低了采集者和被采集者在采集过程中暴露风险,同时避免采集标本过多暴露,保证安全,且结构简单,连接和安装均方便,造价较低,易于在基层医院或医疗单位推广和实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卫生防护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借助支气管镜可视化咽拭子采集防护的装置。
背景技术
新冠肺炎或其他传染性病毒均具有很强传染性,咽拭子采集是新冠肺炎或其他传染性病毒进行核酸排查重要手段。目前对相关人员进行核酸检测是重要的检测和排查手段,因此核酸排查(咽拭子采集)的数量明显大幅增加。虽然现在对采集人员的防护要求很高,采集环境极大改善,但是很多基层医院或医疗单位受资金、场地等客观条件限制,被采集者目前还同时处于同一采样区的环境中,若有潜在感染者在采样过程中,因为刺激咽部而引起的咳嗽、喷嚏、呕吐产生大量的含有病毒的飞沫或气溶胶停留在空气中,必然增加后续被采集者感染的风险。
在咽拭子采集时,因采集人员受视线影响,采集部位及采集咽拭子的质量会出现偏差,从而影响核酸检测的结果;采集人员若熟练程度较低或被采集者的咽后壁暴露不充分,被采集者甚至有受伤的风险存在。咽拭子采集后,采集标本从被采集者的口腔内转移到病毒培养液的这段时间是暴露在空气中的,因此也增加了采集人员被传染的风险。
专利申请号为CN202020285678.X,专利名称为自罩式咽拭子采集防护面罩,其技术特点为:面罩本体的一侧为开口端,另一侧为弧形塑料透明罩,所述弧形塑料透明罩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位置处粘结设置有橡胶软管,所述橡胶软管的另一端为封闭端。
专利申请号 为CN202020264901.2,名称为一种咽拭子采集防护面罩,其技术特点是透明面罩的表面呈弧面,其中部开有采集通孔,所述的透明面罩的上端内侧壁上横向设置有海绵条。
上述的两个专利申请文件的技术方案虽然都是有关咽拭子采集的防护面罩,但是仅仅能起到与口罩相同的功能,因此其防护功能过于单一。
专利申请号为CN202011199243.4,专利名称为一种无接触智能化咽拭子采集工作站及其使用方法,其技术方案主要是保护的是一种无接触智能化咽拭子采集工作站及其使用方法,对于采集防护面罩方面没有过多的描述。在采集时虽然相对安全,功能齐全,但是不具备可视性,对采集者要求较高同时价格不菲,在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受限。
专利申请号为 CN202011136634.1,专利名称为一种兼具采样和加样的采样管及其使用方法,其技术方案主要是保护的是一种兼具采样和加样的采样管及其使用方法,只是对采集标本的采样管的改进,有很强的局限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借助支气管镜可视化咽拭子采集防护的装置。本发明所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高采集人员在咽拭子采集时的防护功能,同时借助支气管镜可视化对咽拭子进行采集,提高核酸采集质量,降低核酸采集的工作难度,最大程度减少被传染的风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丹一,未经王丹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7477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IGBT晶圆的加工工艺
- 下一篇:一种适用于油冷电机的旋转变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