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TWS耳机的入耳检测方法、TWS耳机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74738.7 | 申请日: | 2021-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6687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发明(设计)人: | 黄烈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TCL软件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3/00 | 分类号: | H04R3/00;H04R1/1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87 | 代理人: | 胡海国 |
地址: | 710065 陕西省西安***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tws 耳机 入耳 检测 方法 计算机 可读 存储 介质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TWS耳机的入耳检测方法、TWS耳机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方法包括:获取第一传感器采集的运动数据和第二传感器采集的距离数据;当运动数据和距离数据分别满足对应的设定条件时,播放预设音频信号,并检测预设音频信号对应的特征参数;获取特征参数中的时域特征值和频域特征值,根据时域特征值和频域特征值确定TWS耳机的入耳情况。解决了现有的TWS耳机在进行入耳检测时,容易出现误判情况,导致检测不准确等问题,提高了入耳检测的准确性,减少误判。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耳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TWS耳机的入耳检测方法、TWS耳机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活方式的智能化、功能多样化以及人性化等追求越来越高。耳机作为智能电子产品音频信号的主要传输工具,被人们广泛使用。传统的有线耳机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简单功能需求的满足,TWS(真无线立体声)耳机的出现颠覆了人们对传统耳机的体验和认知,TWS耳机借助AI技术,搭乘“智能”时代的快车,进入爆炸式的发展。骨传导、主动降噪、语音识别等AI技术被广泛应用到TWS耳机中,其中,出入耳检测技术也是TWS耳机的一个技术亮点深得用户的喜爱,但是也是TWS耳机出耳入耳误判的难点。
关于出入耳检测方法,目前最普遍的是采用P-sensor+G-sensor的传感器方案,但是这种方案在很多场景中会被误判为耳机出耳入耳的动作,例如用手捂着耳机做简单的姿势动作、将耳机放入衣服口袋中都有可能出现误判情况,这样导致佩戴检测不准确,影响用户体验,也会增加耳机的功耗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TWS耳机的入耳检测方法、TWS耳机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旨在解决现有的TWS耳机在进行入耳检测时,容易出现误判情况,导致检测不准确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一方面提供一种TWS耳机的入耳检测方法,包括:
获取第一传感器采集的运动数据和第二传感器采集的距离数据,距离数据为TWS耳机与人体之间的距离;
当运动数据和距离数据分别满足对应的设定条件时,播放预设音频信号,并检测预设音频信号对应的特征参数;
获取特征参数中的时域特征值和频域特征值,根据时域特征值和频域特征值确定TWS耳机的入耳情况。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TWS耳机,TWS耳机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以及存储在存储器中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TWS耳机的入耳检测程序,处理器执行TWS耳机的入耳检测程序时实现如上TWS耳机的入耳检测的方法的步骤。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TWS耳机的入耳检测程序,TWS耳机的入耳检测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TWS耳机的入耳检测的方法的步骤。
本实施例通过获取第一传感器采集的运动数据和第二传感器采集的距离数据,距离数据为TWS耳机与人体之间的距离;当运动数据和距离数据分别满足对应的设定条件时,播放预设音频信号,并检测预设音频信号对应的特征参数;获取特征参数中的时域特征值和频域特征值,根据时域特征值和频域特征值确定TWS耳机的入耳情况。在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的基础上,利用人耳和降噪耳机形成的密闭空间,通过播放一段预设音频信号,检测FB MIC捕获的信号强度大小或者其他特征值,通过特征值之间的差异性来判断耳机是否入耳,同时,利用FB MIC作为辅助方式提高某些场景下出入耳检测准确率,减少误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方案涉及的硬件运行环境的TWS耳机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TWS耳机的入耳检测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TWS耳机的入耳检测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TCL软件开发有限公司,未经西安TCL软件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7473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纺布生产织物回料加工设备
- 下一篇:3D NAND存储器及其形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