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减振装置和电梯轿厢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74352.6 | 申请日: | 2021-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7252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0 |
发明(设计)人: | 刘浩;解传浩;孙超;周益 | 申请(专利权)人: | 迅达(中国)电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11/02 | 分类号: | B66B11/02;B66B7/02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王文思 |
地址: | 20007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置 电梯 系统 | ||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减振装置,用于电梯轿厢系统,所述电梯轿厢系统包括轿厢和轿顶轮导轮架。其中,所述减振装置包括伸长板和N个减振单元,所述伸长板被配置为连接所述轿顶轮导轮架,其中,当所述伸长板连接所述轿顶轮导轮架时,所述伸长板的表面垂直于所述轿厢的升降方向。所述减振单元与所述伸长板的端部连接,其中,所述减振单元被配置为固定在所述轿厢上,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电梯轿厢系统。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梯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减振装置和一种电梯轿厢系统。
背景技术
电梯在运行过程中,通常将曳引绳绕在轿顶轮上,通过曳引绳带动轿顶轮移动,实现电梯轿厢升降的目的。在移动过程中,受井道空间以及曳引媒介布局的影响,轿顶轮在移动时会产生振动,并传递到轿厢上,影响乘客的使用体验。目前,相关技术对于轿顶轮产生的垂直或者水平平动方向的振动进行了减振处理。
在实现本公开构思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对于轿顶轮产生的垂直和水平平动方向的减振处理只能隔离掉沿平动方向传播的振动,而产生的扭转振动依然会对乘客造成不利影响。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能够对轿顶轮的扭转振动进行减振的减振装置和电梯轿厢系统。
本公开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减振装置,用于电梯轿厢系统,所述电梯轿厢系统包括轿厢和轿顶轮导轮架。其中,所述减振装置包括伸长板和N个减振单元,所述伸长板被配置为连接所述轿顶轮导轮架,其中,当所述伸长板连接所述轿顶轮导轮架时,所述伸长板的表面垂直于所述轿厢的升降方向。所述减振单元与所述伸长板的端部连接,其中,所述减振单元被配置为固定在所述轿厢上,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减振装置还包括与N个所述减振单元一一对应的N个连接支架,其中,所述连接支架的第一端与所述伸长板连接,所述连接支架的第二端与所述减振单元连接,其中,所述第二端相对于所述第一端远离所述伸长板。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第二端位于所述减振单元的内部。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N=2,两个所述减振单元相对于所述伸长板的中部对称设置。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连接支架包括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包括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板垂直于所述伸长板。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连接支架包括:M个第二连接板和M个斜肋板。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第一连接板连接,其中,所述第二连接板垂直于所述第一连接板。所述斜肋板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分别连接。其中,所述斜肋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及所述第二连接板之间形成三角空间,M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减振单元包括减振橡胶材料或者油压阻尼结构。
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梯轿厢系统,包括轿厢、轿顶轮导轮架和如上所述的减振装置,其中,所述伸长板连接所述轿顶轮导轮架,所述减振单元固定在所述轿厢上。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轿厢包括轿厢架和轿厢本体。所述轿厢架包括上梁。所述轿厢本体安装在所述轿厢架内部,位于所述上梁的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方向为与所述轿厢下降方向平行的方向。其中,所述减振装置位于所述上梁和所述轿厢本体之间。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轿顶轮导轮架的底部包括至少一个连接柱体,所述连接柱体的轴线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上梁中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贯穿孔,其中,所述连接柱体穿过所述第一贯穿孔与所述伸长板连接,以及所述伸长板与所述上梁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迅达(中国)电梯有限公司,未经迅达(中国)电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7435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