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盘绕器、植入设备的线圈及其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73894.1 | 申请日: | 2021-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1292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发明(设计)人: | 李旭;洪宇祥;胥红来;寇宇畅;刘涛;李效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博睿康科技(常州)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41/071 | 分类号: | H01F41/071;H01F5/00;H01B13/02;H01B13/22;A61B5/00;A61N2/02 |
代理公司: | 常州至善至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409 | 代理人: | 赵旭 |
地址: | 213164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常武中路8***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盘绕 植入 设备 线圈 及其 制作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电子医疗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盘绕器、植入设备的线圈及其制作方法,将至少一股导丝和至少一股防断丝绞合成整体后装入保护套内,形成线性的线圈体,并将线性的线圈体盘绕呈涡卷状结构。也就是说,通过至少一股导丝和至少一股防断丝的绞合能够提高形成线圈的结构强度,防断丝利用自身的柔韧性确保线圈在盘绕的过程中不会断裂,同时配合保护管进一步提高形成线圈体的结构强度,提高形成线圈体的耐冲击性。而且将自身结构强度提高的线圈体盘绕呈涡卷状结构后,能够利用涡卷状结构的特性进一步提高耐冲击性,进而缓解安装于神经调节器中线圈受压容易弯折、受损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医疗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盘绕器、植入设备的线圈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植入式脑神经调节器主要用于脑神经信号采集及治疗,广泛应用在帕金森、肌张力障碍、原发性震颤、癫痫等慢性疾病的治疗,其中作为植入体关键部件的线圈是通过磁场感应来进行能量传输。在该调节器植入人体后,由于是皮下植入,在植入手术中以及平时生活中头部均与受到外力的影响,故而不免会对植入人体的脑神经调节器产生一定的机械弯折和压迫,甚至损坏脑神经调节器。
发明内容
提供一种植入设备的线圈制作方法。
一种植入设备的线圈制作方法,包括:
将至少一股导丝和至少一股防断丝绞合后装入保护套中形成线圈体,并将线圈体盘绕呈涡卷状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盘绕线圈体前,在线圈体的盘绕起始端预留第一连接段;和/或,盘绕线圈体后,在线圈体的盘绕终止端预留第二连接段。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将第一连接段的至少部分呈螺旋形缠绕,或,将第二连接段的至少部分呈螺旋形缠绕。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盘绕后形成盘状线圈的任意相邻的涡卷圈之间进行点胶固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丝为铂金丝和铂铱合金丝中的至少一者;和/ 或,所述防断丝为尼龙丝、不锈钢丝、碳纤维丝和涤纶丝中的至少一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利用绞线机将导丝和防断丝绞合成整股;和/或,利用盘绕器将线圈体盘绕呈涡卷状结构。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植入设备的线圈,能够解决上述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植入设备的线圈,包括呈涡卷状的盘状线圈;
所述盘状线圈具有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位于所述线圈体的涡卷起始端,所述第二连接段位于所述线圈体的涡卷终止端,所述第一连接段和/或所述第二连接段具有螺旋弯折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盘状线圈包括导丝、防断丝和保护套;
所述导丝和所述防断丝绞合设置,所述保护套套设于所述导丝和所述防断丝的外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盘状线圈具有多个由内至外依次盘绕的涡卷圈,任意相邻的所述涡卷圈之间涂覆有胶粘剂。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盘绕器,能够解决上述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盘绕器,包括底座和扣设于所述底座的盖体;
所述盖体与所述底座之间具有盘绕空间,所述底座设置有盘绕轴,所述盘绕轴位于所述盘绕空间内,所述盖体具有至少一个点胶缝,所述点胶缝与所述盘绕空间连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博睿康科技(常州)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博睿康科技(常州)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7389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