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旋流燃烧器烧损判定及调整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72807.0 | 申请日: | 2021-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543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20 |
发明(设计)人: | 安敬学;程金武;李有信;赵瑞松;罗雪娇;虞昊天;秦淇;绳冉冉;杨彬;张素丽;张天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华中电力试验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F23D1/02 | 分类号: | F23D1/02;F23N3/00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鼎万策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79 | 代理人: | 林新园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自贸试验区***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燃烧 器烧损 判定 调整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旋流燃烧器烧损判定及调整方法,技术方案是,根据造成燃烧器烧损易出现的问题概率及检查的难以程度,提供了多原因下的判定跳转顺序,依次为一次风速、煤质挥发分、煤粉细度、内外、二次风门开度、中心风门开度、二次封箱小风门开度、中心风风源以及中心风出口的旋流片,并给出了详细的调整参数与说明,有利于发电企业技术人员较快,成本较低的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实际操作证明,本发明的方法能够有效解决燃烧器烧损的问题,通过本发明方法调整后的燃烧器多年未出现烧损情况,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为发电企业人员解决燃烧器烧损问题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旋流燃烧器烧损判定及调整方法,属于锅炉燃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燃烧器是锅炉燃烧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燃烧器大风箱为运行燃烧器提供内二次风和外二次风,为停运燃烧器提供冷却风。内二次风和外二次风通过燃烧器内同心的内二次风、外二次风环形通道在燃烧的不同阶段喷入炉内(外侧为外二次风),实现分级供风,降低NOx的生成量。
进入每个燃烧器的内二次风量可通过燃烧器上的套筒式二次风门进行调节,为手动。通过调节二次风门的开度可得到适当的二次风量,以获得最佳燃烧工况,即良好的着火稳燃性能、高的燃烧效率、低的NOx排放量及防止燃烧器结焦等。内二次风通道内布置有轴向旋流器使经过的二次风产生旋转,离开燃烧器后旋转的气流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扩张,从而在中心区域产生负压,使高温烟气回流,为煤粉气流的着火提供能量。内二次风旋流器为固定式,不作调节,叶片倾角60°。
进入每个燃烧器的外二次风量可通过燃烧器上切向布置的叶轮式外二次风门挡板进行调节,为气动。通过调节固定在燃烧器面板上的气动执行器可方便地调节外二次风门挡板的开度,即可得到适当的外二次风量和外二次风旋流强度,以获得最佳燃烧工况。
燃烧器内设有中心风管,其中布置油枪、高能点火器等设备。一股小流量的中心风通过中心风管送入炉膛,在油枪运行时用作燃油配风;在油枪停运时用作调节燃烧器中心回流区的位置,控制着火点,获得最佳燃烧工况;同时还起到冷却、防止烟气倒灌及灰渣积聚的作用。每个燃烧器的中心风由该层中心风母管提供,中心风风源取自燃烧器大风箱(二次风)(图1)。
存在的问题:
目前旋流燃烧器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烧损问题,燃烧器烧损后将使锅炉内燃烧的良好工况遭到破坏,一是燃烧设备的损坏,无法使煤粉与二次风有效有序混合,燃烧效率大幅下降,二是破坏炉内燃烧工况,造成火焰中心偏斜,并带来水冷壁结焦和高温腐蚀等危害机组安全运行的问题。
旋流燃烧器多采用前、后墙布置,处在炉膛热负荷较高的区域,燃烧器出口段受炉内中心火焰的高温辐射,金属容易超温,特别是在锅炉负荷较高时,如果对燃烧器运行措施不当,旋流燃烧器极易烧损,特别是在目前燃煤市场的变化及混煤掺烧措施的推行,旋流燃烧器的烧损概率大幅提升。
旋流燃烧器中,携带煤粉的一次风和不携带煤粉的二次风分别用不同的管道与燃烧器连接,一、二次风的通道是隔开的。旋流式燃烧器一般为圆形喷口,在旋流发生装置的作用下,煤粉气流或二次风发生旋转,进入炉膛后形成旋转射流。旋转射流的中心区是负压区,在压力的作用下高温烟气回流,形成高温回流区,有利于煤粉的着火,形成的高温回流区虽然有利于煤粉着火,但回流区如果控制不当,就容易引起燃烧器的烧损。
燃烧器烧损的与燃烧的运行调整有关,在工业应用领域,燃烧往往是最复杂、最难以控制的对象,燃烧器烧损同样面临这种问题,燃烧器烧损可能与燃料、供风、运行方法、设备故障等原因造成,且上述原因时刻变化,这些问题是燃烧器烧损后,发电企业运行人员往往难以判断烧损的原因。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旨在为发电企业运行人员解决燃烧器烧损问题提供一种逻辑清晰、原因覆盖全面的判定及调整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华中电力试验研究院,未经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华中电力试验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7280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