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柔性CNTs太赫兹超材料传感器以及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71325.3 | 申请日: | 2021-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551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21 |
发明(设计)人: | 张向;王玥;张晓菊;周韬;陈素果;惠宁菊;纪卫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D5/26 | 分类号: | G01D5/26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61214 | 代理人: | 王敏强 |
地址: | 710048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柔性 cnts 赫兹 材料 传感器 以及 制作方法 | ||
1.一种柔性CNTs太赫兹超材料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步骤1、清洗聚合物衬底正反面后置于干净的玻璃片上,无尘环境中烘干处理;
步骤2、分散剂溶液的制备:溶剂为去离子水,分散剂为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溶解至去离子水中,溶解过程中保持匀速搅拌;
步骤3、将CNTs粉末加入步骤2所制备的分散液中,然后,取体积不超过2/3的CNTs溶解液在大功率条件下采用分步超声方法从而达到充分分散的目的,超声时间为0.5~1h,所得即为CNTs分散体;
步骤4、取步骤3所制备的CNTs分散体在去离子水中稀释,通过真空抽滤法制备CNTs薄膜;
步骤5、将步骤4得到的CNTs薄膜通过两个玻璃片夹紧的方式压在步骤1准备的聚合物衬底上,达到CNTs薄膜与聚合物衬底贴合,连同玻璃片将压紧后的贴合在聚合物衬底上的CNTs薄膜在恒温干燥环境中干燥;
步骤6、取下玻璃板,将步骤5干燥处理后被贴合在聚合物衬底上的CNTs薄膜及其聚合物衬底浸没至丙酮浴进行清洗;
步骤7、丙酮浴溶解结束后用去离子水对CNTs薄膜的表面进行清洗,最后进一步的恒温干燥处理;
步骤8、在步骤7得到的贴合在聚合物衬底上的CNTs薄膜上通过离子束刻蚀的方法刻蚀矩形槽结构(3),从而得到具有亚波长尺寸周期性结构的柔性器件;
步骤9、对步骤8所得器件进行表面平整修饰后压合操作使CNTs薄膜与柔性聚合物衬底充分贴合,最终得到柔性CNTs太赫兹超材料传感器;
柔性CNTs太赫兹超材料传感器,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贴合设置的聚合物衬底层(1)和碳纳米管薄膜层(2)形成的双层结构,碳纳米管薄膜层(2)上刻蚀有若干周期性的超材料单元结构(4),超材料单元结构(4)中心开设有矩形槽结构(3),矩形槽结构(3)在碳纳米管薄膜层(2)上也呈周期性排列,所述矩形槽结构(3)为半圆的长条形槽结构,超材料单元结构(4)x方向和y方向的周期用px和py表示,px:py最小为0.89,px:py最大为1,矩形槽结构(3)水平和竖直方向上的尺寸分别为a和b,a:b最小为0.32,a:b最大为0.5,所述碳纳米管薄膜层(2)的厚度为5~20μm,所述聚合物衬底层(1)为聚酰亚胺PI,聚合物衬底层(1)厚度为5~100μm,介电常数为2~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CNTs太赫兹超材料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烘干处理温度为70~80℃,处理时间为5~10min,所述步骤2中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按照1~1.5wt%的质量分数溶解至去离子水中,溶解过程中温度保持为23~2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CNTs太赫兹超材料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所添加CNTs粉末的质量设定为0.5~1mg/mL,匀速搅拌所制得的CNTs溶解液,搅拌速度为400~600rap/min,搅拌时间为10~20min。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CNTs太赫兹超材料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CNTs分散体在去离子水中按照最低1:10、最高1:5的稀释比例进行稀释,真空抽滤采用低真空度、慢速抽滤的方式,真空抽滤法的抽滤真空度为0.15~0.25atm;所述步骤5中恒温干燥的温度控制在70~90℃,恒温干燥时间为30~60min。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CNTs太赫兹超材料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中进行清洗时,需更换丙酮次数为5~8次,浸泡时间为每次20~40min,以达到充分溶解滤纸的目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CNTs太赫兹超材料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7中进行清洗时,需更换去离子水次数为3~5次,浸泡时间为每次10~20min,恒温温度为40~60℃,干燥时间40~60min。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CNTs太赫兹超材料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8中矩形槽结构(3)水平方向间距与竖直方向间距之比最小为1.5且最大为2,矩形槽结构(3)的刻蚀面积与超材料单元结构(4)面积之比大于1/25且小于1/5,矩形槽结构(3)的四个拐角处的半圆形直径与槽的宽度之比最小为1/2且最大为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理工大学,未经西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71325.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工业相机
- 下一篇:物流分拨中心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