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球阀感应系统灵敏度的智能控制方法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70500.7 | 申请日: | 2021-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6309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2 |
发明(设计)人: | 蔡翔;李青格;潘继彪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鑫路远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7D3/01 | 分类号: | F17D3/01;F16K31/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兰锋盛世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04 | 代理人: | 罗炳锋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松***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球阀 感应 系统 灵敏度 智能 控制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动球阀感应系统灵敏度的智能控制方法和装置,包括:获得第一工厂的第一管道分布图信息;根据第一管道分布图信息,获得第一球阀信息、第二球阀信息;获得第一工厂的第一流体信息;获得第一流体的第一物理属性信息;获得第一流体压力信息、第一流体速度信息以及第二流体压力信息、第二流体速度信息;获得第一球阀的第一腐蚀度;获得第一预设腐蚀度;当第一腐蚀度处于第一预设腐蚀度范围内时,获得第二球阀的第二腐蚀度;判断第二腐蚀度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当不满足时,获得第一流量调节信息,通过智能控制终端,对第一球阀的第一流体通量、第二球阀的第二流体通量进行调节,达到了提高球阀感应系统灵敏度的技术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系统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球阀感应系统灵敏度的智能控制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球阀在生活中运用很常见,包括阀体、阀座、阀球和阀杆。阀体内有介质通道,阀球内有引流通道。阀球通过阀杆操控,使得介质通道与引流通道相连通,阀门呈打开状态,使阀球的外表面与阀座相抵触,介质通道与引流通道相互错开,阀门呈关闭状态。在空调、采暖、热水等系统中,常用阀门的开启和闭合及开启度来控制水流的流动状态和流量。目前,在对球阀的控制中从,常采用球阀感应系统,从而保证球阀能够不受水质影响和杂物的阻碍而能正常工作。
但本发明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现有技术中的球阀感应系统灵敏度较低,导致系统的控制可靠性差,控制精确度较低,造成资源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动球阀感应系统灵敏度的智能控制方法和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球阀感应系统灵敏度较低,导致系统的控制可靠性差,控制精确度较低,造成资源的浪费的技术问题,达到了提高球阀感应系统灵敏度,保证系统的控制可靠性以及精确度,避免资源浪费的技术效果。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以便提供一种自动球阀感应系统灵敏度的智能控制方法和装置。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动球阀感应系统灵敏度的智能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一球阀感应系统,其中,所述球阀感应系统具有一智能控制终端,所述智能控制终端控制多个自动球阀,其中,所述方法包括:获得第一工厂的第一管道分布图信息;根据所述第一管道分布图信息,获得第一管路上安装的第一球阀信息、第二管路上安装的第二球阀信息;获得所述第一工厂的第一流体信息;获得所述第一流体的第一物理属性信息;根据所述第一物理属性信息,获得所述第一流体在所述第一球阀的入口处的第一流体压力信息、第一流体速度信息以及在所述第二球阀的入口处的第二流体压力信息、第二流体速度信息;获得所述第一流体压力信息、所述第一流体速度信息,对于所述第一球阀的第一腐蚀度;获得第一预设腐蚀度;当所述第一腐蚀度处于所述第一预设腐蚀度范围内时,获得所述第二流体压力信息、所述第二流体速度信息、所述第一腐蚀度,对于所述第二球阀的第二腐蚀度;判断所述第二腐蚀度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当不满足时,获得第一流量调节信息;根据所述第一流量调节信息,通过所述智能控制终端,对所述第一球阀的第一流体通量、所述第二球阀的第二流体通量进行调节。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动球阀感应系统灵敏度的智能控制装置,所述装置应用于一球阀感应系统,其中,所述球阀感应系统具有一智能控制终端,所述智能控制终端控制多个自动球阀,其中,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获得单元,所述第一获得单元用于获得第一工厂的第一管道分布图信息;
第二获得单元,所述第二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管道分布图信息,获得第一管路上安装的第一球阀信息、第二管路上安装的第二球阀信息;
第三获得单元,所述第三获得单元用于获得所述第一工厂的第一流体信息;
第四获得单元,所述第四获得单元用于获得所述第一流体的第一物理属性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鑫路远电子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鑫路远电子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7050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吸附机器人的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动力锂电池化成检测装置及化成立体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