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加密数据包识别方法、装置与电子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70072.8 | 申请日: | 2021-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8624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0 |
发明(设计)人: | 沈奇卉;白雪;李梅茵;李甜梦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翼云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47/2483 | 分类号: | H04L47/2483;H04L47/2441;H04L9/40;G06N3/08;G06N3/04;G06K9/62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38 | 代理人: | 孙宝海;袁礼君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东城区青***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密 数据包 识别 方法 装置 电子设备 | ||
本公开提供一种加密数据包识别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加密数据包识别方法包括:通过智能网关实时获取加密流量中的当前加密数据包;根据所述当前加密数据包的五元组信息将所述当前加密数据包分组至目标会话,所述目标会话还包括多个历史加密数据包;按照时间顺序从所述目标会话中获取包括所述当前加密数据包的N个目标加密数据包,N为大于或者等于1的正整数;根据所述N个目标加密数据包生成目标会话特征;将所述目标会话特征输入至会话分类网络模型中,以确定所述目标会话的会话类型。本公开实施例可以对当前加密数据包的会话类型进行识别。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网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加密数据包识别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加密网络流量呈现爆发式增长,这对网络带宽、网络安全和流量管控均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准确识别网络流量中加密数据包的应用类别是有效进行流量管控、优化,进行用户行为分析的基础。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传统网络流量分类方法如基于端口号查询和基于有效包载荷检测技术的分类方法的局限性已经越来越明显,无法对如今的流量中的数据包进行精准地分类识别。
面对加密流量日益增长,而传统网络流量分类方法对加密流量识别能力有限等问题,本公开提出了一种可以精准、快速地对网络流量中加密数据包进行分类识别的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密数据包识别方法、装置与电子设备,能够对加密流量中的加密数据包进行精准的分类识别。
本公开的其他特性和优点将通过下面的详细描述变得显然,或部分地通过本公开的实践而习得。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加密数据包识别方法,包括:通过智能网关实时获取加密流量中的当前加密数据包;根据所述当前加密数据包的五元组信息将所述当前加密数据包分组至目标会话,所述目标会话还包括多个历史加密数据包;按照时间顺序从所述目标会话中获取包括所述当前加密数据包的N个目标加密数据包,N为大于或者等于1的正整数;根据所述N个目标加密数据包生成目标会话特征;将所述目标会话特征输入至会话分类网络模型中,以确定所述目标会话的会话类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按照时间顺序从所述目标会话中获取包括所述当前加密数据包的N个目标加密数据包,包括:按照时间顺序对所述目标会话中的所有加密数据包进行排队,所述当前加密数据包位于队头或者队尾;根据排队结果、从所述当前加密数据包开始按照时间顺序获取N个加密数据包,以作为所述目标加密数据包。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所述N个目标加密数据包生成目标会话特征,包括:分别获取各个目标加密数据包的源端口、目的端口、上下行标志、有效负载paylod长度、TCP窗口以及与相邻目标加密数据包之间的间隔时间;根据各个目标加密数据包的源端口、目的端口、上下行标志、有效负载paylod长度、TCP窗口以及与相邻目标加密数据包之间的间隔时间,分别为各个目标加密数据包生成数据包特征;将各个目标加密数据包的数据包特征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拼接,以生成所述目标会话特征。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所述N个目标加密数据包生成目标会话特征,还包括:分别获取各个目标加密数据包的加密协议版本、数据包大小、持续时间,以便根据各个目标加密数据包的源端口、目的端口、上下行标志、有效负载paylod长度、TCP窗口、与相邻目标加密数据包之间的间隔时间、加密协议版本、数据包大小以及持续时间分别为各个目标加密数据包生成数据包特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翼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天翼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7007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