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外加堆载和桩筏板自重反力联合共同受力的桩静载检测装置及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68889.1 | 申请日: | 2021-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825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04 |
发明(设计)人: | 古伟斌;薛炜;张文超;蔺青涛;蔡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科院广州化灌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3/00 | 分类号: | E02D33/00 |
代理公司: | 广东广信君达律师事务所 44329 | 代理人: | 余胜茂 |
地址: | 510650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外加 桩筏板 自重 联合 共同 桩静载 检测 装置 及其 方法 | ||
1.一种外加堆载和桩筏板自重反力联合共同受力的桩静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横、纵相互的副梁和主梁,放置于副梁表面上的配重块,设于主梁下端和地基之间的梁底千斤顶,设于地基和主梁上的锚杆反力系统,以及设于检测桩上的待检桩千斤顶,所述待检桩千斤顶顶压检测桩和主梁,且待检桩千斤顶顶压主梁的中间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加堆载和桩筏板自重反力联合共同受力的桩静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锚杆反力系统包括反力架、锚杆和反力系统千斤顶,所述反力架设于主梁的上方,且反力架与锚杆的上端固定连接;反力系统千斤顶设于反力架与主梁之间,反力系统千斤顶的上端和下端分别顶压反力架的下端和主梁的上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加堆载和桩筏板自重反力联合共同受力的桩静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基包括地梁和地桩,地桩的上端与地梁浇筑在一起。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外加堆载和桩筏板自重反力联合共同受力的桩静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锚杆为精轧螺纹钢锚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外加堆载和桩筏板自重反力联合共同受力的桩静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精轧螺纹钢锚杆采用M32。
6.基于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外加堆载和桩筏板自重反力联合共同受力的桩静载检测装置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静载试验准备阶段:静载试验计算及各次外加配重块的重量计算;按设计图的检测桩设计承载力F确定最大试验荷载大小G,计算地梁承担的外加混凝土试块配重荷载为G1,计算外加堆载配重块分散到地桩的荷载G2,第二次外加配重块G3,根据检测桩及地梁自重算出提供的反力G4、并计算锚杆植筋的数量和钢筋大小;G2≤G1,G≥2.1F,G=G1+G3+G4;
步骤2、静载试验搭设外加荷载平台阶段:沿地梁方向铺设好主梁、待检桩千斤顶、主梁两端的梁底千斤顶,然后依次铺设垫块和副梁,搭设好试验平台;根据主梁的位置在其两端布置植锚杆筋孔位,在地梁植入精轧螺纹钢锚杆,主梁两端的梁面上安装锚杆反力系统;所述地梁方向包括检测桩和相邻的地桩方向;
步骤3、开始吊装配重块G1,试验平台上的外加配重块荷载通过副梁及垫块传递至地下室地梁上;配重G1不能超过地梁结构的荷载范围;
步骤4、当配重块G1荷载加完后,启用主梁两端的梁底千斤顶,把G1荷载分散到检测桩两侧临近桩的地基上,分散的荷载为G2;
步骤5、进行第二次外加配重块G3;
步骤6、安装调试检测仪器及检测仪表,按10级分级荷载要求加载读数,通过待检桩千斤顶对检测桩进行加载检测,此过程的外加配重为G1+G3;
步骤7、当待检桩千斤顶分级荷载加至大于G2时,待检桩千斤顶的荷载不超过已堆载配重(G1+G3)X80%;启用锚杆反力系统,通过顶升主梁两端梁面上的反力系统千斤顶,反力G4通过主梁传递至待检桩千斤顶,至此试验平台上共有外加荷载为G1+G3+G4,达到最后试验加载总重量G的要求;
步骤8、通过待检桩千斤顶对检测桩进行加载,直至第10级完成检测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科院广州化灌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科院广州化灌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68889.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