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工业炉余热回收装置及其工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66308.0 | 申请日: | 2021-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288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发明(设计)人: | 陈俊;李慧;宋永献;龚成龙;张元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卓然(靖江)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江苏省海洋资源开发研究院(连云港) |
主分类号: | F27D17/00 | 分类号: | F27D17/00;F27D21/02 |
代理公司: | 合肥正则元起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60 | 代理人: | 毛世燕 |
地址: | 214500 江苏省泰***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工业炉 余热 回收 装置 及其 工作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工业炉余热回收装置及其工作方法,涉及工业生产技术领域,所述余热回收箱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检视窗,所述余热回收箱内部靠近检视窗的一侧安装有防护膜,所述余热回收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进烟管,且余热回收箱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散水板,两组所述散水板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管,所述余热回收箱与二次燃烧箱之间固定连接有烟气回收管和二次回收管,所述烟气回收管的进气口与收卷盒的顶部固定连接。本发明中设置有余热回收箱和二次燃烧箱,余热回收箱通过进烟管,可以将主工业炉排放的烟气进行回收处理,烟气进入余热回收箱后,会通过通烟管穿过热量回收板,从而将热量传递给热量回收板中的冷水,进行烟气的热量回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业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工业炉余热回收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工业炉是在工业生产中,利用燃料燃烧或电能转化的热量,将物料或工件加热的热工设备。工业炉按供热方式分为两类:一类是火焰炉,用固体、液体或气体燃料在炉内的燃烧热量对工件进行加热;第二类是电炉,在炉内将电能转化为热量进行加热。在使用固体、液体或气体燃料时,会产生大量的烟气,烟气中含有大量的热量,同时一些烟气中也含有未完全燃烧的颗粒和废气。
经检索,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烟气热量回收锅炉(公开号:CN110553393A),该专利的炉盖盖装在炉体的顶端,形成一个空腔;炉体的内腔底部用于盛装锅炉水;炉体的内腔底部设置加热腔,加热腔浸入锅炉水,在加热腔中将燃料燃烧产生热量,对炉体中的锅炉水进行加热,在加热腔的顶端设置烟气出口,燃烧后产生的烟气从烟气出口向上排出;在炉盖内设置用于容纳锅炉水的热交换腔,炉盖上贯穿设置烟囱,烟囱的外壁可与热交换腔内的锅炉水接触;当烟气流经烟囱时,与炉盖内的锅炉水发生热交换,吸收烟气携带的热量;炉体连接换热器,炉体内的锅炉水经过换热器流入热交换腔,并与系统水进行热交换,对系统水进行加热。
现有的烟气热量回收装置回收方式单一,并且热量交互的效率较差,导致烟气中的热量损失较大,并且烟气中大量的未完全燃烧的颗粒和废气无法有效再利用。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的烟气热量回收装置回收方式单一,并且热量交互的效率较差,导致烟气中的热量损失较大,并且烟气中大量的未完全燃烧的颗粒和废气无法有效再利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业炉余热回收装置及其工作方法,用于解决以下问题:
1、如何有效延长烟气与冷水之间的接触时间和接触面积,以提高烟气热传递的效率;
2、如何降低烟气中未完全燃烧的颗粒,并且降低烟气中的可燃烧的有害气体,从而降低烟气的污染。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工业炉余热回收装置,包括余热回收箱和二次燃烧箱,所述二次燃烧箱的内部从下至上依次开设有燃烧室和加热室,且余热回收箱上安装有鼓风机、蒸汽排放管、进水管和废气排放管,所述鼓风机和废气排放管与燃烧室连通,所述蒸汽排放管和进水管与加热室连通,所述余热回收箱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检视窗,所述余热回收箱内部靠近检视窗的一侧安装有防护膜,所述余热回收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进烟管,且余热回收箱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散水板,两组所述散水板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管,所述余热回收箱与二次燃烧箱之间固定连接有烟气回收管和二次回收管,所述烟气回收管的进气口与收卷盒的顶部固定连接,且烟气回收管的出气口和二次回收管的进气口均与燃烧室连通,所述二次回收管的出气口与余热回收箱连通,所述余热回收箱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水平的热量回收板,若干个所述热量回收板的两端分别与两组散水板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卓然(靖江)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江苏省海洋资源开发研究院(连云港),未经卓然(靖江)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江苏省海洋资源开发研究院(连云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6630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