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震有感范围确定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65143.5 | 申请日: | 2021-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8333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发明(设计)人: | 谭庆全;郁璟贻;陈亚楠;刘群;薄涛;王占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地震局 |
主分类号: | G06F17/18 | 分类号: | G06F17/18;G06T17/05;G06T17/20 |
代理公司: | 北京方圆嘉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85 | 代理人: | 王月松 |
地址: | 100089***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震 有感 范围 确定 方法 系统 | ||
1.一种地震有感范围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目标区域划分为多个空间网格;
利用空间网格数据切分所述目标区域的地形数据,得到多个地形分区数据;
基于数字高程模型,统计每个地形分区数据的平均高程值;
确定初始地震有感范围;
通过所述平均高程值对所述初始地震有感范围进行修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震有感范围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初始地震有感范围,具体包括:
获取地震有感范围的初始半径;
通过所述初始半径确定初始地震有感范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震有感范围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平均高程值对所述初始地震有感范围进行修正,具体包括:
基于所述平均高程值以及高程衰减因子确定衰减量;
通过所述衰减量对所述初始半径进行修正;
通过修正后的半径确定地震有感范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震有感范围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初始半径的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R为初始半径,M为地震震级;V和L为经验性常数。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震有感范围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衰减量的计算公式如下:
Di=Δq·d
其中,Di表示第i个网格的衰减量,Δq表示高程值的变化量,d表示高程衰减因子。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震有感范围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修正后的半径的计算公式如下:
R'=R·D
其中,R′表示修正后的半径,R表示初始半径,D表示高程衰减总量。
7.一种地震有感范围确定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区域划分模块,用于将目标区域划分为多个空间网格;
数据切分模块,用于利用空间网格数据切分所述目标区域的地形数据,得到多个地形分区数据;
统计模块,用于基于数字高程模型,统计每个地形分区数据的平均高程值;
初始地震有感范围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初始地震有感范围;
修正模块,用于通过所述平均高程值对所述初始地震有感范围进行修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地震有感范围确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初始地震有感范围确定模块具体包括:
初始半径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地震有感范围的初始半径;
初始地震有感范围确定单元,用于通过所述初始半径确定初始地震有感范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地震有感范围确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修正模块具体包括:
衰减量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平均高程值以及高程衰减因子确定衰减量;
修正单元,用于通过所述衰减量对所述初始半径进行修正;
地震有感范围确定单元,用于通过修正后的半径确定地震有感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地震局,未经北京市地震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65143.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