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强化型多模式多效吸收式蓄能释能装置及其运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64796.1 | 申请日: | 2021-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7712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0 |
发明(设计)人: | 吴伟;丁志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香港城市大学 |
主分类号: | F25B25/02 | 分类号: | F25B25/02;F25B27/00;F24S60/00;F25B4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刘鑫;姚亮 |
地址: | 中国香*** | 国省代码: | 香港;8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强化 模式 吸收 蓄能 装置 及其 运行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强化型多模式多效吸收式蓄能释能装置及其运行方法。该装置包括:第一溶液罐、第二溶液罐、制冷剂罐、第一压缩机、第二压缩机。本发明利用两个溶液罐及两个压缩机和一个制冷剂罐及其涉及的连接管路能够实现强化型多模式多效吸收式蓄能释能循环,尤其适用于120~200℃的中温热源,能够有效实现冷凝热的回收用作浓缩热源,实现多效的运行,大大的提高蓄能效率;且本发明在压缩机的辅助下,降低了对蓄能温度的需求,兼容低温热源的利用,比普通吸收式蓄能系统具有更高的蓄能密度。释能过程中,通过连通两个溶液罐,能够实现共享冷却水换热器,保证较长的释能供应时间,实现稳定的释能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能源蓄能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强化型多模式多效吸收式蓄能释能装置及其运行方法。
背景技术
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是当今社会发展的焦点问题,开发可再生能源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但太阳能的不稳定性和间歇性限制了其更加高效地应用,而蓄能技术可在供需匹配方面发挥重要的桥梁作用。吸收式蓄能技术被认为是极具潜力的热化学蓄能方式,并能灵活用于供冷、供热和除湿。
现有的吸收式蓄能装置的蓄能效率偏低,一般介于0.4~0.9之间,即使具有高温热源,由于冷凝热浪费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无法提升蓄能效率。例如:CN103090582A公开了一种增压型三相吸收式蓄能装置,该装置强化了蓄能过程的发生效果,降低了蓄能机组所需的发生温度,强化了释能过程的吸收效果,供热时可提高供热温度,制冷时可提高蓄能密度,并通过变频调节实现不同制冷量或供热量的输出。然而该装置主要面向70~100℃的低温热源,无冷凝热回收,当采用120~200℃的中温热源时,其蓄能效率无法进一步提高。此外,对于传统的吸收式蓄能方案,蓄能密度偏低和蓄能温度偏高是制约其推广应用的技术障碍。
发明内容
基于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强化型多模式多效吸收式蓄能释能装置,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强化型双效吸收式蓄能释能循环方法,通过回收冷凝热提高蓄能效率、通过增压强化降低蓄能温度,两者共同提高蓄能密度,最终大幅提高太阳能利用效果。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得以实现: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强化型多模式多效吸收式蓄能释能装置,该装置包括:
第一溶液罐、第二溶液罐、制冷剂罐、第一压缩机、第二压缩机;
第一溶液罐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液相开口,顶部设置有第一气相开口;所述第一溶液罐内设置有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的上部设置有第一喷淋器;所述第一液相开口通过管路与所述第一喷淋器相连通;
第二溶液罐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液相开口,顶部设置有第二气相开口;所述第二溶液罐内设置有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上部设置有第二喷淋器;所述第二液相开口通过管路与所述第二喷淋器相连通;所述第一气相开口、所述第一压缩机和所述第二换热器通过管路依次相连通;
所述制冷剂罐的顶部设置有第三气相开口,侧壁设置有开口;所述制冷剂罐内设置有第三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通过管路与所述制冷剂罐侧壁的开口相连通,且在相连通的管路上设置有一节流阀;
所述第二气相开口、所述第二压缩机和所述第三气相开口通过管路依次相连通;
所述第一溶液罐的侧壁、所述第二溶液罐的侧壁分别设置有开口,两开口通过管路相连通,并通过管路上的控制阀实现第一溶液和第二溶液的互通或分隔;所述第二液相开口通过管路与所述第一喷淋器相连通;所述第一气相开口、所述第二压缩机、所述第三气相开口通过管路依次相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香港城市大学,未经香港城市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6479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