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海工用E690高强钢综合性能的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64501.0 | 申请日: | 2021-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731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3 |
发明(设计)人: | 王建波;郭东军;程东阳;吴曦曦;张梦圆;孙新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C21D6/04 | 分类号: | C21D6/04;C21D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27 | 代理人: | 宫建华 |
地址: | 22601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工用 e690 高强 综合 性能 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海工用E690高强钢综合性能的处理方法,将成品E690钢进行淬火处理,淬火冷却至室温后进行低温短时回火,当成品E690钢温度降至常温后进行深冷处理。深冷处理后进行低温回火处理,其过程为S1~S7,此为一次深冷处理过程。将E690钢成品一次深冷处理完成后,亦即S6步骤之后,重复S4~S6过程一次,即完成二次深冷处理。依次类推,重复S4~S7过程,可以完成多次深冷处理。本发明的方法处理后的E690高强钢硬度提高,E690钢与对磨件的磨损机制由黏着磨损为主变为磨粒磨损为主,相对磨损率下降;对经过不同次数深冷处理的试样进行极化曲线测定显示,E690钢自腐蚀电位上升,自腐蚀电流下降,耐腐蚀性提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钢铁热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海工用E690高强钢综合性能的处理方法,尤其涉及一种提高E690钢耐磨性能及耐腐蚀性能的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我们油气资源用量只增不减,陆地上存储的天然资源不断消耗,海洋成为我国开发资源的新兴领域。以更加有效、快速的行动适应海洋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的需要,对提高海洋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此,我国加快了对海洋工程用钢的研发,尤其是具有高强度、韧性好、抗疲劳、良好的焊接性及耐海水腐蚀等性能的海洋平台用钢的研发。
海洋工程用钢E690多应用于海洋平台结构中关键部位,部分E690高强钢服役于污染海洋大气环境中及抬升系统重载环境下,如桩腿和升降系统的电动齿轮、齿条等,在此极端条件下,极易发生摩擦、磨损与应力腐蚀等情况,降低抬升机构的服役寿命,导致海工平台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因此,运用技术手段提升关键零部件材料的综合性能十分必要。
深冷处理工艺是现代最新的材料强韧化处理工艺之一。受到国内外许多学者、专家的重视与研究。许多工厂也应用此工艺技术对许多金属进行性能上的强化。深冷处理作为传统热处理的扩展,能够改善材料组织和性能。是以液氮作为制冷剂,在温度低于-130℃的环境中对工件进行处理的一种超低温处理技术。深冷处理可使材料的微观结构、金相组织结构发生改变:使淬火后的金属中的大量的残留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促进细小弥散碳化物的析出——马氏体条件化;可以使金属材料组织内的晶粒细化。进而可以提高材料的硬度、耐磨性、韧性、以及耐腐蚀等性能,从而达到提高和强化金属的综合性能的目的。
目前,深冷处理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工模具钢,在合金结构钢、硬质合金、铅合金及其复合材料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进展,而在高强度钢方面还鲜有报道。另外,通过不同深冷工艺寻求最佳效果,来提高E690高强钢综合性能的研究还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问题或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海工用 E690高强钢综合性能的处理方法。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提高海工用E690高强钢综合性能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将成品E690钢进行淬火处理;S2、淬火冷却至室温;S3、进行低温短时回火;S4、当成品E690钢温度降至常温后进行深冷处理;S5、深冷处理后进行低温回火处理,S6、最后放置冷却至室温,此为一次深冷处理过程;S7、将E690钢成品一次深冷处理完成后,即S6步骤完成之后,一次或多次重复 S4~S6过程,即完成二次深冷处理过程或多次深冷处理过程,以达到不同程度性能的提高。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为将成品E690钢升温加热到800~1000℃之间进行淬火处理,保温时间为1~5min。
进一步的,所述一次深冷处理过程中,步骤S2为将淬火后成品E690钢置于淬火液中冷却至室温,然后用100-800目砂纸打磨。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3为低温短时回火处理,回火步骤为将S2处理后的成品E690钢缓慢升温加热到80~120℃,回火步骤中升温速率为2~15℃/min,保温时间为20~45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大学,未经南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6450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