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功能手指动静脉穿刺探头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64383.3 | 申请日: | 2021-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4077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陈红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5/153 | 分类号: | A61B5/153 |
代理公司: | 成都正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9 | 代理人: | 郭艳艳 |
地址: | 410008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手指 静脉 穿刺 探头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手指动静脉穿刺探头,涉及医疗辅助器材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控制器、连接套、探测指套和连接导线,探测指套表面安装有光电探头,内设光敏电阻和光源发生器;探测指套侧面安装有伸缩套,内设螺线管和毛细导管,构成滑动变阻器结构。本发明通过设置光电探头,利用光源发生器向血管处发射激光,经血管管壁、血液和肌肉组织反射后传回光敏电阻,根据动静脉血管血液流速不同导致反射光的强弱变化来区分动静脉血管,使光敏电阻阻值发生规律性变化;通过设置毛细导管和螺线管之间构成滑动变阻器结构,利用穿刺针穿刺血管下压时毛细导管与伸缩套之间的位移改变阻值,进而转变为电信号,间接显示血管深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辅助器材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多功能手指动静脉穿刺探头。
背景技术
穿刺,是将穿刺针刺入体腔抽取分泌物做化验,向体腔注入气体或造影剂做造影检查,或向体腔内注入药物的一种诊疗技术。穿刺的目的是抽血化验,输血、输液及置入导管做血管造影等。众所周知,在抽血化验中主要是从静脉抽血,然而由于动静脉血管在人体内分布密集,且部分深入皮下组织,难以肉眼直接分辨,容易在穿刺时出现血管选择差错,影响穿刺;同时由于血管深度不同且不详,在医护人员操作时同样容易出现偏差;因此,为了解决上述穿刺时现存的问题,我们设计一种多功能手指动静脉穿刺探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手指动静脉穿刺探头,解决现有的穿刺过程缺乏区分选择动静脉血管和车里来那个血管深度装置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为一种多功能手指动静脉穿刺探头,包括控制器、连接套和探测指套,所述控制器、连接套和探测指套之间依次粘连;所述控制器与探测指套之间焊接有连接导线,所述连接套与连接导线嵌套配合;
所述探测指套一端面开设有调节槽,所述调节槽内表面铰接有光电探头,所述光电探头一表面焊接有光敏电阻和若干光源发生器,所述光敏电阻和光源发生器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其中光源发生器发射激光光源,经反射和折射后传入光敏电阻,改变其阻值,引起控制器内部的电位变化,形成电信号,用于区别显示动静脉血管;
所述探测指套一侧面粘连有连接导块,所述连接导块一侧面焊接有伸缩套,所述伸缩套内部安装有毛细导管,所述毛细导管与伸缩套滑动配合;所述伸缩套内表面焊接有螺线管,所述螺线管与毛细导管接触配合,毛细导管与;螺线管构成滑动变阻器结构,通过下压探测指套,使毛细导管与螺线管之间产生位移,造成电位变化,能够测量血管深度。
进一步地,所述伸缩套内表面焊接有穿刺针,所述毛细导管与穿刺针嵌套配合,且两者相互滑动配合,利用穿刺针插入患者皮肤组织,直至血管,与毛细导管配合检测血管的深度。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器内部开设有控制腔,所述控制腔内表面栓接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上表面焊接有振动电机,且两者电性连接,其中根据动静脉血管血流流速的不同,光敏电阻的阻值变化规律也不同,当检测到动脉血管时,振动电机控制电路导通并启动,对使用者进行提示。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器内部安装有电池,所述电池与控制面板电性连接,利用电池为装置整体提供能源。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器上表面安装有显示屏,所述显示屏与控制面板电性连接,其中显示屏内置发光二极管,当检测到动脉血管时发红色光,检测到静脉血管时,发蓝色光;所述控制器下表面粘连有两固定带,所述固定带为魔术贴结构,用于固定穿戴于使用者的手指上。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导线为螺线圈结构,所述连接套为柔性管状结构,所述控制器与探测指套之间通过连接套折叠配合,确保控制器与探测指套之间能够随手指动作灵活弯折,避免因机械结构影像操作者的探测灵敏度。
进一步地,所述光电探头与调节槽之间折叠配合,能够根据被测者的皮肤表层状况结构选择最适探测点;所述光敏电阻和光源发生器均与控制面板电性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未经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6438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