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鸡胚模型的、进行VDAs功效研究的注射及活体检测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63628.0 | 申请日: | 2021-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426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发明(设计)人: | 李玥;孔平;陈磊;张进勇;杜雨晴;栗艳飞;黄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健康医学院 |
主分类号: | A61D7/00 | 分类号: | A61D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周琼 |
地址: | 201318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模型 进行 vdas 功效 研究 注射 活体 检测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鸡胚模型的、进行VDAs功效研究的注射及活体检测装置,其包括用于承接鸡胚的容纳件、用于注射绒毛尿囊膜血管的注射机构以及用于监测血流灌注变化的活体检测机构,所述容纳件设有向下凹陷形成的容纳槽,所述容纳件下方设有贯穿所述容纳件的透光孔,所述透光孔与所述容纳槽连通,所述注射机构包括无手柄针头、延长管以及微量注射泵,所述延长管一端作为第一连接端,另一端作为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二连接端与所述微量注射泵中的注射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无手柄针头连接并构成间隙配合。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能够实现针对鸡胚绒毛尿囊膜的微量、精准、缓慢给药,并能实时、活体检测VDAs对于血管变化、血流灌注的功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鸡胚模型的、进行VDAs功效研究的注射及活体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血管阻断剂,简称“VDAs”,可缩血管、降血流,对正常血管、肿瘤血管能够分别起到不同程度的作用,利用其在正常血管与已形成的肿瘤血管之间的作用差异,即优先作用于肿瘤血管内皮、破坏其原有的扁平结构,导致血管变窄、血供受阻,使得肿瘤大面积缺血坏死,从而具有抑瘤效应强、抗瘤谱广和作用时间短等优点,在肿瘤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
目前对于各类VDAs的各项临床前研究,采用的实验动物多为小鼠、大鼠、兔、猪、猴之类的哺乳动物,但存在一定缺陷,且越来越不适应未来动物福利的要求:这些实验动物方便经血管给药,但模型动物价格昂贵;即便可以自己造模、成模也需等待相对较长的时间;而且在这些动物模型上也经常会遇到肿瘤异种移植失败的问题;虽然有一些免疫缺陷动物可供移植,但成本高、饲养环境要求更高、造模时间非常长。并且对于上述实验动物VDAs用药前后效应的观察,一般通过两种方式,一种是采用离体检测,这种方式会对实验动物造成不可逆的损伤,从而会消耗大量实验动物,另一种是采用在体动态检测,如采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技术、19F磁共振成像血氧测定法和动态生物发光成像技术等,但是这些方式成本非常高、设备操作难度较大以及对检测人员技术要求较高。因此从成模时间、物种差异、(动物及检测)成本、动物福利等因素考虑,研究VDAs的实验动物及方法有待改进。
用鸡胚代替哺乳动物进行新药的临床前研究,既符合动物福利要求,又可检测活体变化,而且成本低、标准化程度高、实验周期短、易操作,是一种常见的模式生物。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丰富,是天然免疫缺陷宿主,跨种肿瘤细胞移植成功率高,可作为血管药理学、肿瘤学等研究的理想实验模型。
传统的鸡胚绒毛尿囊膜模型多用于抗肿瘤血管新生药研究、用于VDAs对绒毛尿囊膜上正常血管、肿瘤血管的功效研究几乎未见。也有一篇报导利用鸡胚进行康普瑞汀磷酸二钠(CA4P,VDAs之一)的功效研究,但其研究重点并非针对“已形成肿瘤血管”的阻断作用,而是对“肿瘤血管新生”的抑制作用。因此利用绒毛尿囊膜血管及其荷瘤模型进行VDAs功效及副作用的研究,目前是一块空白,具有开发空间。
但发明人在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在现有技术中将鸡胚绒毛尿囊膜模型用于VDAs的功效研究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给药方式。作用于心血管的药物直接注射入血管是最方便、精准的给药方式。但是,由于鸡胚绒毛尿囊膜模型血管相对细小的限制,目前实验操作上多以明胶海绵、定性滤纸或甲基纤维素作为载体,吸附药液后贴敷于绒毛尿囊膜模型血管外、供交换吸收,因此给药剂量不够精准,若通过针头进行注射时,由于手动注射难度大、稍有不慎针头就会因手抖带出、或被针头、注射器后部的重量带偏、刺破血管,并且由于鸡胚可注射容量十分有限,少量药物无法手动长时间缓慢给药,但如果实验注射时间短于实际应用中的给药时间,会给正常血管带来更加明显的副作用,从而不能正确模拟临床给药后的副反应。
第二,观测方式。在绒毛尿囊膜模型用于抗肿瘤血管新生药时,一般通过解剖显微镜在活体鸡胚进行原位拍摄,但图像仅可用于分析血管密度等参数,而VDAs对于肿瘤血管功效及对于正常血管副作用的观测,更侧重于管径、流速、微血管等血流灌注信息的变化,从而通过解剖显微镜进行原位拍摄的方式无法满足进行VDAs功效研究的需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健康医学院,未经上海健康医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6362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驾驶专用自行车模型
- 下一篇:显示终端和游戏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