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放线菌高效分离培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63479.8 | 申请日: | 2021-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7717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发明(设计)人: | 李增波;杨斌;杨艳;刘仙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原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M1/00 | 分类号: | C12M1/00;C12M1/36;C12M1/04 |
代理公司: | 湖南企企卫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3257 | 代理人: | 李林凤 |
地址: | 030024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放线菌 高效 分离 培养 装置 | ||
一种放线菌高效分离培养装置,包括支架,支架右侧有数个竖轨,竖轨上有滑块,滑块上端有圆环,圆环内圈有稀释管,稀释管的底部有滴管,滴管内有第一单向压力阀,滴管上有第一活塞,第一活塞上开第二通孔,第二通孔连接第一电磁阀,第一电磁阀连接无菌水的供液管,滑块连接驱动装置,支架上端有电推杆,还包括控制器。本发明使用时通过控制器控制,所有的稀释管内的无菌水可自动补充并可保证所有的稀释管内的放线菌稀释倍数是恒定的,通过依次稀释的方法避免单次稀释的误差过大问题,使本装置适用于多个培养基平板的供给,特别是生产车间的流水线适配,不同层的稀释管的溶液的补充与最下侧的滴管的出液可以做到不相冲突。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培养装置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放线菌高效分离培养装置。
背景技术
放线菌(Actinomycetes)是原核生物中一类能形成分枝菌丝和分生孢子的特殊类群,呈菌丝状生长,主要以孢子繁殖,因菌落呈放射状而得名。大多数有发达的分枝菌丝。菌丝纤细,宽度近于杆状细菌,约0.2~1.2微米。可分为:营养菌丝,又称基内菌丝或一级菌丝,主要功能是吸收营养物质,有的可产生不同的色素,是菌种鉴定的重要依据;气生菌丝,叠生于营养菌丝上,又称二级菌丝;孢子丝,气生菌丝发育到一定阶段,其上可以分化出形成孢子的菌丝。放线菌的培养过程需要选取土样制造土悬液,然后将土悬液进行一定倍数的稀释,最后将稀释后的放线菌溶液滴于培养基平板上,最后放到培养皿上,置于28℃恒温箱中培养3~4天即可转管,然而传统的整个过程操作相当复杂,还需要使用滴管吸取溶液进行转移等操作,不仅精度不够,而且容易沾染其他的细菌,且无法实现流水化生产。放线菌是抗生素的主要生产菌,因此设计一种结构简单功能强大的自动化放线菌分离培养装置很有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放线菌高效分离培养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放线菌高效分离培养装置,包括竖向的支架,支架右侧上下等间距设置数个竖轨,竖轨上均配合安装滑块,滑块上端侧部通过连接块固定安装圆环,圆环内圈转动安装有稀释管,稀释管的底部转动安装竖向的滴管,滴管内安装第一单向压力阀,滴管上固定安装环形的第一活塞,第一活塞顶部开设第一通孔,第一通孔内安装第二单向压力阀,第一活塞顶面部开设第二通孔,第二通孔上端连接第一电磁阀,第一电磁阀连接无菌水的供液管,滑块连接驱动装置,驱动装置运行时带动滑块上下往复运动的同时并带动与该滑块对应的稀释管转动,支架上端右侧通过横杆安装竖向的电推杆,电推杆的下端固定安装第二活塞,第二活塞能伸入到最上侧的稀释管内,第一活塞伸入到其下侧的稀释管内并与该稀释管配合,第二单向压力阀的通过压差小于第一单向压力阀的通过压差;还包括控制器,第一电磁阀、驱动装置、电推杆均与控制器相连。
如上所述的一种放线菌高效分离培养装置,所述的驱动装置包括主动轴,主动轴位于对应滑块的下侧并与支架转动连接,主动轴上转动安装有套环,套环与对应的滑块下端通过竖向的弹力伸缩杆固定连接,滑块的侧部转动安装从动轴,主动轴上固定套装偏心齿轮,从动轴上固定套装从动齿轮,偏心齿轮与对应的从动齿轮啮合,从动轴的端部固定安装主动伞齿轮,稀释管上固定安装从动伞齿轮,主动伞齿轮与从动伞齿轮啮合配合,主动轴通过伺服电机驱动,伺服电机与控制器相连。
如上所述的一种放线菌高效分离培养装置,所述的第二活塞顶部开设第三通孔,第三通孔上端固定安装第二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的上端密封固定安装弹性气囊,与控制器相连。
如上所述的一种放线菌高效分离培养装置,所述的第一电磁阀的上端连接膨胀软管的一端,膨胀软管的另一端连接第三电磁阀的一端,第三电磁阀的另一端连接无菌水的供液管,膨胀软管在其内部气压变化时可以膨胀与收缩,第三电磁阀与控制器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原科技大学,未经太原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6347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