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无线通信的充电桩检定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63376.1 | 申请日: | 2021-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5632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3 |
发明(设计)人: | 周迎春;郭继平;张帆;张永刚;李阿蒙;吴元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国家高新技术计量站;国家数字电子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
主分类号: | G01R31/40 | 分类号: | G01R31/40;G01R35/00;G01R35/04;G08C17/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恒申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12 | 代理人: | 龙丹丹 |
地址: | 518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无线通信 充电 检定 方法 装置 | ||
1.一种基于无线通信的充电桩检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至少一个检定任务,根据所述检定任务将检定设备与待检充电桩连接;
建立移动控制终端与所述检定设备的无线连接,基于所述检定设备对所述待检充电桩进行误差测定,生成所述待检充电桩的检定数据信息通过所述移动控制终端上传至云端系统;
基于所述云端系统对所述检定数据信息进行处理,生成检定报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误差测定至少包括时钟误差、外观误差、绝缘电阻实验、工作误差、示值误差、付费金额误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检定设备对所述待检充电桩进行误差测定包括:
基于所述检定设备检测所述待检充电桩的第一检定点,同时根据预设的所述工作误差所需的标准参数获取所述第一检定点的平均误差值,并发送至所述移动控制终端;
通过所述移动控制终端判断所述第一检定点的平均误差值是否超差;
若是,则重新检测所述待检充电桩的所述第一检定点,若否,则继续检测所述待检充电桩的第二检定点,直至所述工作误差检定完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检定设备对所述待检充电桩进行误差测定还包括:
测定所述待检充电桩的示值误差,卸载负载同时截图导入示值结算信息,得到所述待检充电桩的示值误差的测定数据并发送至所述移动控制终端;
所述移动控制终端根据预设的所述示值误差所需的标准参数计算所述示值误差的示值误差数据。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检定设备对所述待检充电桩进行误差测定包括:
基于所述检定设备第一次检测所述待检充电桩的第一检定点,卸载负载同时截图并导入第一结算信息,获取第一测量数据并发送至所述移动控制终端;
重新启动所述待检充电桩,基于所述检定设备第二次检测所述待检充电桩的所述第一检定点,卸载负载同时截图并导入第二结算信息,获取第二测量数据并发送至所述移动控制终端;
所述移动控制终端根据预设的所述工作误差所需的标准参数、所述第一测量数据和所述第二测量数据,计算所述第一检定点的平均误差值,判断所述第一检定点的误差值是否超差;
若是,则重新检测所述待检充电桩的所述第一检定点,若否,则继续检测所述待检充电桩的第二检定点,直至所述工作误差检定完成。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检定设备对所述待检充电桩进行误差测定还包括:
所述工作误差中第一检定点未超差的第一组测量数据为示值误差数据。
7.如权利要求3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是,则重新检测所述待检充电桩的所述第一检定点包括:
基于所述移动控制终端提醒检定人员检查所述待检充电桩的线路连接,并重新启动所述待检充电桩。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至少一个检定任务包括:
通过所述云端系统获取;或
手动录入待增加充电桩的信息,并同步至所述云端系统;或
基于所述移动控制终端获取待增加充电桩的铭牌信息,对所述铭牌信息进行识别并录入,同步至所述云端系统。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云端系统对所述检定数据信息进行处理,生成检定报告具体包括:
审核人员通过所述云端系统的账号信息登录所述云端系统,根据所述检定数据信息对所述待检充电桩进行审核,生成检定报告。
10.一种基于无线通信的充电桩检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装置:用于接收至少一个检定任务,根据所述检定任务将检定设备与待检充电桩连接;
检定装置:用于建立移动控制终端与所述检定设备的无线连接,基于所述检定设备对所述待检充电桩进行误差测定,生成所述待检充电桩的检定数据信息并发送给所述移动控制终端,通过所述移动控制终端上传至云端系统;
处理装置:用于基于所述云端系统对所述检定数据信息进行处理,生成检定报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国家高新技术计量站、国家数字电子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未经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国家高新技术计量站、国家数字电子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63376.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