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漏电起痕试验仪校准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61635.7 | 申请日: | 2021-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2491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8 |
发明(设计)人: | 闫杰;徐蓓蓓;赵兴方;梁澄波;秦健;鹿文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海关工业品检测技术中心 |
主分类号: | G01R35/00 | 分类号: | G01R35/00 |
代理公司: | 济南鼎信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45 | 代理人: | 曹玉琳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漏电 试验 校准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漏电起痕试验仪校准装置,属于漏电起痕试验仪技术领域,包括底座、导电片、主体、滴定管和采样器,所述主体位于底座上方,所述主体上部一侧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螺纹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穿过主体侧壁进入主体内腔,所述螺纹杆底部固定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固定在主体内腔侧壁,所述螺纹杆螺纹连接有滑板,所述滑板另一侧活动连接有光杆,所述光杆底部固定有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固定在主体内侧壁,所述主体内腔上侧壁固定有安装筒,本发明实现了漏电起痕试验仪的校准,通过控制面板控制滴定管滴定液体量,从而导电片得到不同的数据可以判断装置性能,通过手摇盘控制滴定管与导电片之间的距离来模拟使用环境。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漏电起痕试验仪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漏电起痕试验仪校准装置。
背景技术
漏电检测技术成为社会研究的热点,漏电起痕试验仪是按国标要求设计制造的专用检测仪器,适用于对电工电子产品、家用电器的固体绝缘材料及其产品模拟在潮湿条件下相比漏电起痕指数和耐漏电起痕指数的测定。
漏电起痕试验仪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校核检验电极实验装置性能是否良好,就需要对电极进行滴定,再通过电表示数来判断性能是否良好,而在检验中需要去模拟具体的使用情况,就需要调整电极(铜电片)角度,同时需要对滴定后装置内残余的水分进行清理,才能保证装置不会损坏。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漏电起痕试验仪校准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漏电起痕试验仪校准装置,包括底座、导电片、主体、滴定管和采样器,所述主体位于底座上方,所述主体上部一侧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螺纹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穿过主体侧壁进入主体内腔,所述螺纹杆底部固定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固定在主体内腔侧壁,所述螺纹杆螺纹连接有滑板,所述滑板另一侧活动连接有光杆,所述光杆底部固定有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固定在主体内侧壁,所述主体内腔上侧壁固定有安装筒,所述安装筒与滑板插接配合,所述安装筒底部固定有绝缘块,所述绝缘块底部螺纹连接有滴定管,所述滴定管一侧固定有水管,所述水管穿过主体侧壁与外界水源固定连接,所述主体内腔两侧固定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末端固定有风扇,所述安装块呈倾斜结构,所述主体内腔底部固定有支块,所述支块一侧固定有气缸,所述气缸的输出端固定有夹持环,所述夹持环内套接有支杆,所述支杆的上端固定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一侧固定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有转轴,所述转轴的末端固定连接有导电片,所述导电片一侧通过导线电性连接有采样器,所述采样器一侧连接有分析仪,所述主体外侧设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与电机电性连接,所述电表与分析仪电性连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主体外端面设有观察玻璃。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滴定管内设有定量器。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绝缘块与滴定管连接处两侧固定有绝缘片。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底座与主体内腔相通,所述底座上端面设有漏网,所述漏网下方设有活动密封板,所述活动密封板一侧设有拉环,所述拉环与底座侧壁位于同一竖直面。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底座内腔底部充满高分子吸水颗粒。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安装筒内设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内设有电磁铁,所述主体侧壁靠近电磁铁的一侧内部设有磁性块,所述电磁铁与控制面板电性连接。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夹持环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所述夹持环两侧螺纹连接有紧固螺钉,所述夹持环一侧设有空缺,所述空缺处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两侧与夹持环两侧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海关工业品检测技术中心,未经深圳海关工业品检测技术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6163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