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谐波抑制混频电路装置以及接收机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59991.5 | 申请日: | 2021-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5007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4 |
发明(设计)人: | 陈俊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地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16 | 分类号: | H04B1/16;H03D7/14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昊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83 | 代理人: | 何碧珩 |
地址: | 311100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谐波 抑制 混频 电路 装置 以及 接收机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谐波抑制混频电路装置以及接收机,谐波抑制混频电路装置中,由于第四混频器输出端与第一混频器的输出端连接,第四混频器的输入端接电容,且第一混频器采样第一组本振信号,第四混频器反相采样第一组本振信号,所以,通过第四混频器核心的双重平衡特性来消除第一混频器输入的本振信号为基波的噪声,保证接收机有较高的信噪比。同理,通过第五混频器核心的双重平衡特性来消除第二混频器输入的本振信号为基波的噪声,通过第六混频器核心的双重平衡特性来消除第三混频器输入的本振信号为基波的噪声,降低噪声系数能够保证接收机有较高的信噪比。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谐波抑制混频电路装置以及接收机。
背景技术
传统的接收机从天线接收射频信号,射频信号可以依次经过印刷电路板(PCB)上的带通滤波器或低通滤波器、匹配网络(MN)、低噪声放大器(LNA)、混频器、模拟基带滤波器、模数转换器(ADC)以及数字解调器,得到所需要的信号。其中,混频器是一种常用的微波器件,发展出了多种类型。谐波抑制结构混频器(HRM,Harmonic Rejection Mixers),其基本结构就是由三条子混频链路构成,每条链路由放大器和混频器组成。由于射频信号在下变频过程中会受到噪声干扰,当前利用HRM通常可以抑制本振信号为三阶谐波和五阶谐波带来的噪声干扰,并不能抑制基波带来的噪声干扰。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谐波抑制混频电路装置以及接收机,以克服或缓解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一个或者更多个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
第一方面,本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谐波抑制混频电路装置,包括:信号放大电路、第一混频器、第二混频器、第三混频器、第四混频器、第五混频器以及第六混频器;
第一混频器、第二混频器以及第三混频器并联连接,第一混频器的输入端、第二混频器的输入端以及第三混频器的输入端,均用于接收射频信号;第一混频器的输出端、第二混频器的输出端以及第三混频器的输出端之间相互连接;
第四混频器的输出端与第一混频器的输出端连接,第一混频器采样第一组本振信号,第四混频器反相采样第一组本振信号;第五混频器的输出端与第二混频器的输出端连接,第二混频器采样第二组本振信号,第五混频器反相采样第二组本振信号;第六混频器的输出端与第三混频器的输出端连接;第三混频器采样第三组本振信号,第六混频器反相采样第三组本振信号;第四混频器的输入端、第五混频器的输入端以及第六混频器的输入端均接电容;
第一混频器的输出端、第二混频器的输出端、第三混频器的输出端、第四混频器的输出端、第五混频器的输出端以及第六混频器的输出端均与信号放大电路连接。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混频器的第一混频输出端、第二混频器的第一混频输出端、第三混频器的第一混频输出端、第四混频器的第一混频输出端、第五混频器的第一混频输出端、以及第六混频器的第一混频输出端相连接于第一连接点;
第一混频器的第二混频输出端、第二混频器的第二混频输出端、第三混频器的第二混频输出端、第四混频器的第二混频输出端、第五混频器的第二混频输出端、以及第六混频器的第二混频输出端相连接于第二连接点;
第一连接点和第二连接点连接至信号放大电路。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混频器包括第一本振信号输入端和第二本振信号输入端,第四混频器包括第一本振信号输入端和第二本振信号输入端;
第一混频器的第一本振信号输入端和第四混频器的第二本振信号输入端,均用于输入第一本振信号;第一混频器的第二本振信号输入端和第四混频器的第一本振信号输入端,均用于输入第二本振信号。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本振信号的相位为-45°,第二本振信号的相位为135°;或
第一本振信号的相位为45°,第二本振信号的相位为-13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地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地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5999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因重组胶原寡肽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5’-核苷前药的制备方法及中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