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无线充电发射端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59932.8 | 申请日: | 2021-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8539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0 |
发明(设计)人: | 王哲;陆钧;贺凡波;葛俊杰;马俊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有感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50/00 | 分类号: | H02J50/00;H02J50/10;H02J50/70;H02J50/90;H05K7/20;B60L53/12;B60L53/302;B60L53/3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88 安徽省合肥市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无线 充电 发射 | ||
本发明公开了车辆无线充电发射端,具有壳体,内部分为上腔体和下腔体;至少检测线圈、发射线圈和铁氧体设置在上腔体内,且在上腔体内,充有导热液;工作电路包括非车载功率设备,且工作电路的输入端与供电设备连接,以输入直流电或工频交流电,工作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检测线圈、发射线圈连接;至少工作电路一部分设置在下腔体内;冷却管设置在上腔体外,冷却管包括第一冷却管和第二冷却管中的至少一种。壳体内分为上下两个腔体,上腔体内设置大发热量的器件,并充满导热液,通过热管为这些器件降温。下腔体可以放置工作电路。该结构紧凑,能够解决非车载功率设备和发射端之间因距离等原因产生的电磁兼容问题以及充电效率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充电系统,尤其涉及车辆无线充电发射端。
背景技术
随着化石能源的不断消耗以及环境污染的不断加剧,新能源汽车产业得到了各国政府的大力支持,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电动汽车无线充电具有安全、方便、自动化等优势,已经成为充电技术研究和发展的热点。
例如中国专利ZL202010168989.2、ZL202010314515.4、ZL202010680517.5中就介绍了无线充电工作所需要的结构,需要达成的定位要求等问题。
现有技术的无线充电设备,其发射端连接有非车载功率设备,该非车载功率设备也被称为电源箱、壁挂电源箱、配电柜,在ZL201580056461.3中将其称为本地配电中心,其主要是具有功率变换电路,电网的电能输入该非车载功率设备,经过功率变换,向发射线圈输出高频交流电。
实际应用中,发射线圈和非车载功率设备之间的传输路径上有一定的距离,又因为传输的高频交流电,工作时会在路径周围产生较大的电磁场,这样会降低无线充电的传输效率,同时产生电磁兼容的问题。
工作过程中,非车载功率设备会产生大量的热,这也是限制现有技术无法将多部分设备集成以及使系统效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如何及时散热,是现有无线充电技术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另外,定位问题也是需要注意的,车辆无线充电时,要求车辆上的接收线圈与地端的发射端线圈位置要对齐,才能保证高效的充电。现有技术ZL202010680517.5中虽然提出了对齐的解决方案,但是这种自动对齐的技术需要花费额外的技术,增加的成本,如果能够提供高效且价优的方案,则更能增加无线充电对齐方案的多样化,提供给厂商、客户更多的方案选择。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无线充电发射端,可以将发射线圈和非车载功率设备集中设置,减少电磁兼容问题,提高充电效率,同时能够保证降温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无线充电发射端,具有壳体,还包括:检测线圈、发射线圈、铁氧体、工作电路和冷却管;所述壳体内部分为上腔体和下腔体两部分;至少所述检测线圈、所述发射线圈和所述铁氧体设置在所述上腔体内,且在所述上腔体内,充有导热液;所述工作电路包括非车载功率设备和检测电路、控制器等,且所述工作电路的输入端与供电设备连接,以输入直流电或工频交流电,所述工作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检测线圈、发射线圈连接;至少所述工作电路一部分设置在所述下腔体内;所述冷却管设置在所述上腔体外,所述冷却管包括第一冷却管和第二冷却管中的至少一种,其中所述第一冷却管与所述上腔体联通,并且所述第一冷却管内充有所述导热液;所述第二冷却管环绕设在所述上腔体外壁,所述第二冷却管内充有纳米流体。
优选的,所述冷却管设置在所述上腔体的两侧,并向外延伸,在所述冷却管外设置有止挡壁,形成挡车止退器。
优选的,所述冷却管外设置有多个散热翅片;所述止挡壁至少从一侧包覆所述散热翅片。
优选的,所述冷却管盘绕所述上腔体外周设置,且所述冷却管外设置有多个散热翅片。
优选的,所述导热液内掺有纳米级铁磁性颗粒,所述纳米级铁磁性颗粒通过表面活性剂弥散于所述导热液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有感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合肥有感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5993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