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盐高COD废水零排放的处理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58597.X | 申请日: | 2021-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2396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发明(设计)人: | 解利昕;曹传鹏;徐世昌;迟璐璐;王科强;朱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06 | 分类号: | C02F9/06;C02F1/469;C02F1/72;C02F1/24;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09 | 代理人: | 李晶 |
地址: | 300071***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盐高 cod 废水 排放 处理 装置 方法 | ||
1.一种高盐高COD废水零排放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由预处理单元、电渗析单元、COD处理装置及制盐设备构成,所述的电渗析单元由淡室机构、电渗析主体设备、浓室机构、极室机构及稀释液入口构成,所述的预处理单元依次经输送泵及进料阀与淡室机构的进口连接,淡室机构的出口以及浓室机构的出口分别连接电渗析主体设备的淡室进口及浓室进口,电渗析主体设备的淡室出口及浓室出口分别连接COD处理装置及制盐设备,在电渗析主体设备的淡室出口处还通过管道连入淡室机构,在电渗析主体设备的浓室出口处还通过管道连入浓室机构,在浓室机构上还设置有可供稀释液注入的稀释液入口,所述的极室机构连接在电渗析主体设备的极室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盐高COD废水零排放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预处理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复合催化氧化装置、沉淀过滤装置以及气浮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盐高COD废水零排放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淡室机构由淡室储罐、淡室进料泵及淡室进料调节阀构成,所述的进料阀与淡室储罐的第一进料口连接,淡室储罐的出料口依次通过淡室进料泵及淡室进料调节阀接入电渗析主体设备的淡室进口,所述电渗析主体设备的淡室出口通过管道分别与淡室储罐的第二进料口及COD处理装置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盐高COD废水零排放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浓室机构由浓室储罐、浓室进料泵及浓室进料调节阀构成,所述浓室储罐的出料口依次通过浓室进料泵及浓室进料调节阀连接至电渗析主体设备的浓室进口,电渗析主体设备的浓室出口通过管道分别与浓室储罐的第一进料口及制盐设备连接,在所述的浓室储罐上设置有可供稀释液注入的稀释液入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盐高COD废水零排放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稀释液为水或低浓度盐溶液。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盐高COD废水零排放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极室机构由极室水箱及极室循环泵构成,所述极室水箱的入口处通过管道连接电渗析主体设备的极室出口,极室水箱的出口通过极室循环泵连接电渗析主体设备上极室的进口。
7.一种高盐高COD废水零排放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高盐高COD废水首先进入预处理单元去除有毒有害物质以及大于5微米的颗粒、胶体、油脂类物质,然后通过输送泵和进料阀进入淡室储罐,进入淡室储罐的流量通过调整进料阀的阀门开度进行调节;
步骤二,向浓室储罐中进稀释液,同时向极室水箱中注入极水,当淡室储罐和浓室储罐中的液位达到设定值时,关闭进料阀和输送泵,关闭稀释液进口;
步骤三,启动淡室进料泵、极室循环泵和浓室进料泵,通过设置在极室、淡室和浓室循环管线上的流量计调节流量,分别将淡室储罐中的经预处理后的高盐高COD废水注入到电渗析主体设备的三个淡室,浓室储罐中的稀释后的盐溶液注入到电渗析主体设备的三个浓室中,待流量稳定后,将电渗析膜堆通入直流电源,电渗析主体设备开始工作,在电场力的作用下,淡室中阴阳离子穿过离子膜进入浓室,随着循环不断进行,高盐高COD废水中的盐浓度逐渐降低,浓室中的盐溶液浓度逐渐升高,当淡室中的电导率达到设定数值时,达到脱盐要求;
步骤四,COD处理装置和制盐设备开始工作,淡室出来的物料分为两路,一路流入COD处理装置进行COD降解处理,另一路流入淡室储罐与预处理单元送入的高盐高COD废水混合;
浓室出来的物料也分为两路,一路流入制盐设备进行盐的蒸发结晶回收,另一路进入浓室储罐,与进入的稀释液混合降低盐浓度,整个系统达成动态循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高盐高COD废水零排放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预处理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复合催化氧化装置、沉淀过滤装置以及气浮装置,所述的复合催化氧化装置用于降低高盐高COD废水中的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减少对后续电渗析单元中离子膜的损害;所述沉淀过滤装置及气浮装置用于去除废水中的固体颗粒、胶体、油脂类物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58597.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