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减缓杧果树顶端优势的矮化栽培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58349.5 | 申请日: | 2021-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164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发明(设计)人: | 黄国弟;李日旺;郭丽梅;唐莹莹;罗世杏;张宇;陈永森;唐玉娟;赵英;覃昱茗;彭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壮族自治区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广西亚热带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17/00 | 分类号: | A01G17/00;A01G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盛大文 |
地址: | 530001 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减缓 果树 顶端优势 矮化 栽培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减缓杧果树顶端优势的矮化栽培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处理剂施于杧果树根茎周围的土壤中的步骤;所述处理剂为尿素或碳酸氢铵。本发明提供的矮化栽培方法有效解决了杧果树因树冠高大而给果园田间管理带来困难和不便的问题,有利于杧果矮化栽培,易于推广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带果树栽培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减缓杧果树顶端优势的矮化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杧果树是特色的热带果树,具有很好的经济价值,素有“热带果王”之誉称。但是,由于杧果树生长快,存在树冠高大而给果树修剪、喷药等果园田间管理作业带来困难和不便等缺点。而且因杧果树树冠高大,难于进行矮化密植,不利于推广应用。鉴于以上问题,如何控制杧果树生长势,降低植株高度,减小树冠,促进杧果矮化密植具有重要意义。为克服杧果树树冠高大不利于进行密植栽培的问题,目前通常做法是通过人工修剪来控制树冠的高度和大小,但上述方法存在劳动强度大和控冠效果差的问题。因此,很有必要研发出有效的控制杧果树生长势的矮化栽培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减缓杧果树顶端优势的矮化栽培方法,本发明提供的矮化栽培方法解决了杧果树因树冠高大而给果园田间管理带来困难和不便的问题,有利于杧果矮化栽培,易于推广应用。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减缓杧果树顶端优势的矮化栽培方法,包括:将处理剂施于杧果树根茎周围的土壤中的步骤;所述处理剂为尿素或碳酸氢铵。本发明中,采用上述减缓杧果树顶端优势的矮化栽培技术,可有效促进杧果树在根茎处长出侧根系,提高侧根发生部位,增加侧根数量,显著减缓杧果树顶端优势。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减缓杧果树顶端优势的矮化栽培方法,所述尿素或所述碳酸氢铵的用量为200~350克,优选250~300克。本发明中,采用以上用量的尿素或所述碳酸氢铵能够更好发挥减缓杧果树顶端优势的作用。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减缓杧果树顶端优势的矮化栽培方法,所述尿素或所述碳酸氢铵施于环沟中,所述环沟为以杧果树的树干为圆心、半径为5~10厘米处,所述环沟的深度为8~12厘米,优选为10厘米。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减缓杧果树顶端优势的矮化栽培方法,所述杧果树为2~5年树龄,优选为3~4年树龄。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减缓杧果树顶端优势的矮化栽培方法,还包括:加入所述尿素或所述碳酸氢铵后,对所述环沟盖土。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减缓杧果树顶端优势的矮化栽培方法,还包括:通过淋水使所述环沟上的盖土湿润,优选的,加水量为200~300ml。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减缓杧果树顶端优势的矮化栽培方法,还包括:加入所述尿素或所述碳酸氢铵5~10天后,对施加所述尿素或所述碳酸氢铵的根茎部位进行培土。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减缓杧果树顶端优势的矮化栽培方法,加入所述尿素或所述碳酸氢铵6~9天后对施加所述尿素或所述碳酸氢铵的根茎部位进行培土;优选的,所述培土包括:对根茎部位培土至树皮受肥害烧伤的病健交界线以上5cm处。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减缓杧果树顶端优势的矮化栽培方法,所述矮化栽培在4~7月份进行,优选在5~6月份进行。本发明中,采用上述减缓杧果树顶端优势势的矮化栽培技术,能够很好的解决上述因杧果树植株高大不利于矮化密植的问题,从而有利于推进杧果矮化密植。尤其是采用上述250~300克尿素/250~300克碳酸氢铵处理条件,及处理时间最好是在气温较高的生长季节,能够更好的解决肥害后愈伤生根难的问题,提高肥害后愈伤和生根作用,由于抬高侧根的发根部位并增加土壤表层水平根数量,从而更好的进一步抑制杧果树生长势和直立生长,增加分支数量。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减缓杧果树顶端优势的矮化栽培方法,包括:
1)于5~6月份对3~4年树龄杧果树以树干为圆心、半径为5~10厘米处的地面挖深10厘米环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广西亚热带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未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广西亚热带农产品加工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5834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