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除尘系统与输灰系统的协同控制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58109.5 | 申请日: | 2021-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4221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钟剑锋;王建忠;傅文斌;何毓忠;许东旭;楼亦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菲达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3C3/34 | 分类号: | B03C3/34;B03C3/36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郑磊 |
地址: | 3118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除尘 系统 协同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除尘系统与输灰系统的协同控制方法及系统,属于火电机组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电除尘系统、输灰系统以及火电机组的实时运行参数;根据实时运行参数和预设规则,模拟得到输灰系统的模拟输灰料气比;若模拟输灰料气比与预设料气比阈值存在差值且差值大于预设差值阈值,生成优化指令;响应于优化指令,根据模拟输灰料气比与所述预设料气比阈值之间的差值大小、电除尘系统的灰量数据模型、实时运行参数,分别生成所述电除尘系统的优化方案和所述输灰系统的优化方案;对所述电除尘系统和所述输灰系统进行可变参数调整。本发明方案实现了电除尘系统和输灰系统的协同控制,减少能耗浪费,提高了系统智能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火电机组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电除尘系统与输灰系统的协同控制方法及一种电除尘系统与输灰系统的协同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火电机组的除尘系统用于将锅炉排放烟气中的颗粒烟尘加以清除,从而大幅度降低排入大气层中的烟尘量,是改善环境、提高控制质量的重要环保设备。火电机组的除尘系统主要包括电除尘系统和输灰系统两大部分,其中,电除尘系统用于将锅炉排放烟气集聚到灰斗中,而输灰系统用于将灰斗中的灰尘输送出来,实现灰尘的统一处理。
在现有的控制方法中,电除尘系统与输灰系统独立控制,即电除尘系统仅根据烟气情况进行适应性的除尘电场调整,而输灰系统也根据预设时序和节拍进行规律的灰尘排放。这种控制方法使得电除尘系统和输灰系统之间无法形成联动关系,当电除尘系统积灰量减少时,输灰系统依旧根据预设的时序和节拍进行灰尘排放,使得输灰系统的输灰性能过剩,无论是阀门控制还是空压机进行仓泵加压的能量损耗,均无法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应性的调整。即使可以通过相关人员进行手动调整输灰系统的工作性能,但仅能通过经验性判断调整范围,极易造成调整过度导致增加管道积灰的概率。且当电除尘系统的积灰量大大增加时,输灰系统无法及时进行相应提高自身的输灰性能,也极易造成管道积灰。针对当前控制方式无用功耗大和容易导致管道积灰的问题,需要创造一种新的电除尘系统与输灰系统的协同控制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除尘系统与输灰系统的协同控制方法及一种电除尘系统与输灰系统的协同控制系统,以至少解决上述的火电机组当前除尘控制方式无用功耗大和容易导致管道积灰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电除尘系统与输灰系统的协同控制方法,用于火电机组的炉后输灰节能控制,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所述电除尘系统、所述输灰系统以及所述火电机组的实时运行参数;根据所述电除尘系统的实时运行参数、所述输灰系统的实时运行参数和预设规则,模拟得到所述输灰系统的模拟输灰料气比;若模拟输灰料气比与预设料气比阈值存在差值且差值大于预设差值阈值,生成优化指令;响应于所述优化指令,根据模拟输灰料气比与所述预设料气比阈值之间的差值大小、所述电除尘系统的灰量数据模型、所述电除尘系统的实时运行参数、所述输灰系统的实时运行参数和所述火电机组的实时运行参数,分别生成所述电除尘系统的优化方案和所述输灰系统的优化方案;执行所述电除尘系统的优化方案和所述输灰系统的优化方案,对所述电除尘系统和所述输灰系统进行可变参数调整。
可选的,所述电除尘系统的实时运行参数包括:各电场的实时运行参数和各灰斗的实时料位高度信息;所述输灰系统的实时运行参数包括:仓泵的实时进料设定时间和空气母管的实时空气流量;所述火电机组的实时运行参数包括:所述电除尘系统前端烟气的实时灰尘性质和所述火电机组的实时锅炉负荷。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电除尘系统的实时运行参数、所述输灰系统的实时运行参数和预设规则,模拟所述输灰系统的实时输灰料气比,包括:根据所述电除尘系统的实时运行参数模拟积灰性能;根据所述输灰系统的实时运行参数模拟输灰性能;根据模拟积灰性能和模拟输灰性能计算得到所述火电机组的模拟输灰料气比,计算公式为:
其中,F为模拟输灰料气比;m为根据模拟积灰性能获取的模拟灰尘输送量;P为根据模拟输灰性能获取的模拟吹扫空气消耗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菲达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菲达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5810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