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孔隙率复合材料成型装备及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56664.4 | 申请日: | 2021-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0185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发明(设计)人: | 杨杰;陈同海;王孝军;张守玉;水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特塑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3/52 | 分类号: | B29C43/52;B29C43/36;B29C43/02;B29C43/5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1800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孔隙率 复合材料 成型 装备 工艺 | ||
1.一种低孔隙率复合材料成型装备及工艺,包括上模具承力板区域(1)、上模具加热区域(2)、下模具承力板区域(4)、下模具加热区域(3)、上模具弹簧控压装置(5)、上模具压力柱控压装置(12)、下模具弹簧控压装置(10)、下模具压力柱控压装置(11)、主控压装置(13);上述承力板区域采用网格细化模式,将承力板区域划分为若干单元独立控制区域,在该区域采用“弹簧-压力柱”的模式进行控压,即每四个弹簧和压力柱配置一个压力传感器,在承力板区域引入“弹簧-压力柱”,解决压机上下面板平行度的问题,实现平行度自校准功能;上述所述压力控制分为两级控压,一级控压为主控压装置(13),二级由上模具弹簧控压装置(5)、上模具压力柱控压装置(12)、下模具弹簧控压装置(10)和下模具压力柱控压装置(11)组成;其中一级控压提供主要成型压力,二级控压对模压进行微调,保证模具面的等压性及压机上下面板平行度的问题,实现平行度自校准功能;
上模具压力柱控压装置(12)、和下模具压力柱控压装置(11)采用气压或油压的方式提供模具所需要的压力;主控压装置(13)采用油压的方式提供模具所需要的压力;
在加压时,主控压装置(13)设计值为成型的99%,其余压力由上模具弹簧控压装置(5)、上模具压力柱控压装置(12)、下模具弹簧控压装置(10)和下模具压力柱控压装置(11)进行提供和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模承力板区域,其特征在于:该区域呈现正方形形状,位于上模具加热区域(2)的上方,且该区域按照“正方形”网格等分若干个加热单元;第一行分别为1-1a单元控压区域、1-2a单元控压区域、1-3a单元控压区域和1-4a单元控压区域等,……第4行分别为4-1a单元控压区域、4-2a单元控压区域、4-3a单元控压区域和4-4a单元控压区域等……;上述区域均布四个“弹簧-压力柱”,其中心设置有对应的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贯穿承力板区域连接于加热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模具承力板区域,其特征在于:该区域呈现正方形形状,位于下模具加热区域(3)的下方,且该区域按照“正方形”网格等分若干个加热单元;第1行分别为1-1b单元控压区域、1-2b单元控压区域、1-3b单元控压区域和1-4b单元控压区域等,……第4行分别为4-1b单元控压区域、4-2b单元控压区域、4-3b单元控压区域和4-4b单元控压区域等……;上述区域均布四个“弹簧-压力柱”,其中心设置有对应的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贯穿承力板区域连接于加热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模具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上模具加热区域(2)位于上模具承力板区域(1)下方,在上下方位上进行层次划分,但仍为整体结构;上模具加热区(2)在长度方向具有贯穿的加热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模具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下模具加热区域(3)位于下模具承力板区域(4)上方,在上下方位上进行层次划分,但仍为整体结构;下模具加热区(3)在长度方向具有贯穿的加热通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特塑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南京特塑复合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56664.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