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缆无线测温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55582.8 | 申请日: | 2021-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5761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发明(设计)人: | 张寒;沈蔡媛;张煜;洪旺松;沈珑桓;刘俊;王晓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K13/00 | 分类号: | G01K13/00;G01K1/14;G06K7/10;G06K1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兆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有限合伙) 31241 | 代理人: | 章蔚强 |
地址: | 20012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缆 无线 测温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缆无线测温系统,包括RFID标签,所述RFID标签为环状标签,环绕设置于电缆封堵头的侧端面,当电缆封堵头设置于电缆端部时,电缆插接于电缆封堵头的连接部,使得RFID标签环绕于电缆与电缆封堵头的连接部,所述电缆封堵头的外侧罩接有一个CT取电装置,所述CT取电装置与所述RFID标签连接,所述RFID标签嵌有温度传感器。本发明能够实现在无源条件下对电缆温度进行实时监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电缆在线监测领域的电缆无线测温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的电缆温度监测手段以红外测温为主,但红外测温技术易受环境影响,对于光亮或抛光金属表面的测温读数影响较大,且多用于测量物体表面温度,不便于测量物体内部和存在遮挡物时的温度。而其他测温方式,如有源无线测温技术的一大弊端就是须采用电池供电,由于电池寿命有限,需要定期更换电池,同时电池不适于工作在高温恶劣环境,容易发生电解液泄露,腐蚀其它配件,甚至有爆炸危险,容易引发事故。因此亟待开发一种无源类温度监测系统对电缆内部温度进行测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电缆无线测温系统,它能够实现在无源条件下对电缆温度进行实时监测。
实现上述目的的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电缆无线测温系统,包括RFID标签;
所述RFID标签为环状标签,环绕设置于电缆封堵头的侧端面,当电缆封堵头设置于电缆端部时,电缆插接于电缆封堵头的连接部,使得RFID标签环绕于电缆与电缆封堵头的连接部,所述电缆封堵头的外侧罩接有一个CT取电装置,所述CT取电装置与所述RFID标签连接,所述RFID标签嵌有温度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RFID标签通过一根外接光纤与一台测温主机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RFID标签所在的所述电缆封堵头设置在一个三向绝缘密封装置内,其一向插接电缆,另一向设置所述电缆封堵头,第三向供所述外接光纤引出。
采用了本发明的一种电缆无线测温系统,通过CT取电装置实现自供电,通过集成温度温度传感器的RFID标签实现温度感知和射频识别技术的融合,在完全不影响电力设备绝缘性能的前提下,实现了电力设备温度传感器的小型化、低成本和低能耗。利用此芯片构成的无线温度监测系统,兼有“无源”和“无线”两大特点,并具有安全可靠、成本低、实时性好、便于维护等优点,为电力设备内部及红外测温无法覆盖区域的温度监测提供了最优解决方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电缆无线测温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更好地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理解,下面通过具体地实施例进行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本发明的一种电缆无线测温系统,通过一个绝缘套筒1实现。该绝缘套筒1的筒体由绝缘材料制成,在其内设置有电缆封堵头2。RFID标签3为环状标签,环绕设置于电缆封堵头2的侧端面。在电缆封堵头2的外侧罩接有一个CT取电装置4,CT取电装置4与RFID标签3连接为其供电。RFID标签3嵌有温度传感器。电缆插接于绝缘套筒1内,与电缆封堵头2连接,RFID标签3环绕于电缆与电缆封堵头2的连接部。
通常情况下,可在外部对RFID标签进行扫描,从而读取电缆的温度信息。在有些场合下,需要对特定电缆进行实时的常态化温度监测。在该种应用场景下,绝缘套筒可采用三向绝缘密封装置,增加一向进行线路输出的通路11。RFID标签3通过一根外接光纤5从通路11引出,并与一台测温主机连接,进行实时的温度监测,并在发生风险是进行及时的预警,实现自动在线监测。
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发明,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只要在本发明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未经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5558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