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小型移动式充填接顶专用工业泵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53438.0 | 申请日: | 2021-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835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8 |
发明(设计)人: | 吴爱祥;阮竹恩;毕成;尹升华;王洪江;王贻明;王少勇;王勇;王建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F15/00 | 分类号: | E21F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广友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11237 | 代理人: | 张仲波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小型 移动式 充填 专用 工业泵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小型移动式充填接顶专用工业泵,属于矿山尾矿充填技术领域。该泵包括出料口、料斗、S管、油箱、液压系统、保护罩、动力装置、电气系统、机架、前支承、导向轮、支腿、泵送系统、双轴倾斜传感器、行走轮。该充填接顶专用工业泵结构紧凑、体积小,可在金属矿山井下狭窄的巷道里自由行驶;支腿采用液压升降,通过双轴倾斜传感器和四个支腿,可实现在井下不平整的采场或巷道里自动调整为水平状态;导向轮采用液压升降,可自动升降。该工业泵适合金属矿山井下充填采场的复杂特殊环境,应用该泵实现充填采场的高效接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矿山尾矿充填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小型移动式充填接顶专用工业泵。
背景技术
采空区充填是金属矿地下开采地压管理的重要方法,但是因为充填料浆的沉缩性、空区的不平整等多因素导致采空区充填过程中不能接顶,从而使采场顶板暴露面积过大,导致围岩移动、地压活动频繁、片帮冒落严重等众多安全问题,严重影响矿山的安全生产。目前,常利用充填系统管路压力向空区压入充填料浆以实现接顶,但是接顶效果仍很难控制,因此有矿山曾采用混凝土拖泵进行加压强制接顶,但是常用混凝土拖泵体积大、多使用于地表平整环境。因此,发明一种小型移动式充填接顶专用工业泵显得尤为必要,既能实现充填采场的高效接顶,又能适合金属矿山井下充填采场的复杂特殊环境。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小型移动式充填接顶专用工业泵。
该泵包括出料口、料斗、S管、油箱、液压系统、保护罩、动力装置、电气系统、机架、前支承、导向轮、支腿、泵送系统、双轴倾斜传感器和行走轮,料斗设置在出料口与S管之间,油箱与保护罩共同设置在机架上,保护罩内设置液压系统、动力装置及电气系统,液压系统、动力装置及电气系统依次连接,机架尾端设置前支承,机架下方从前端至尾端依次设置行走轮、双轴倾斜传感器、泵送系统、支腿及导向轮,双轴倾斜传感器安装在泵送系统下方,导向轮位于前支承下方。
该工业泵外形尺寸长*宽*高不大于3000mm*1550mm*1550mm。
支腿采用液压升降,能够实现工业泵停止行走时的自动调平。
导向轮采用液压升降。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上述方案中,工业泵结构紧凑、体积小,可在金属矿山井下狭窄的巷道里自由行驶;支腿采用液压升降,通过双轴倾斜传感器和四个支腿,可实现在井下不平整的采场或巷道里自动调整为水平状态;导向轮采用液压升降,可自动升降。该工业泵适合金属矿山井下充填采场的复杂特殊环境,应用该泵实现充填采场的高效接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小型移动式充填接顶专用工业泵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1-出料口,2-料斗,3-S管,4-油箱,5-液压系统,6-保护罩,7-动力装置,8-电气系统,9-机架,10-前支承,11-导向轮,12-支腿,13-泵送系统,14-双轴倾斜传感器,15-行走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本发明提供一种小型移动式充填接顶专用工业泵。
如图1所示,该泵包括出料口1、料斗2、S管3、油箱4、液压系统5、保护罩6、动力装置7、电气系统8、机架9、前支承10、导向轮11、支腿12、泵送系统13、双轴倾斜传感器14、行走轮15,料斗2设置在出料口1与S管3之间,油箱4与保护罩6共同设置在机架9上,保护罩6内设置液压系统5、动力装置7及电气系统8,液压系统5、动力装置7及电气系统8依次连接,机架9尾端设置前支承10,机架9下方从前端至尾端依次设置行走轮15、双轴倾斜传感器14、泵送系统13、支腿12及导向轮11,双轴倾斜传感器14安装在泵送系统13下方,导向轮11位于前支承10下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科技大学,未经北京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5343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