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内饰材料除味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50917.7 | 申请日: | 2021-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8293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蔡明;郭耀伟;张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53/04 | 分类号: | B01D53/04;A61L2/10;B60R1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陈天宝 |
地址: | 20162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材料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内饰材料除味装置,包括主壳体、杀菌调节组件、抽气组件、过滤除味组件和拖杆,其中杀菌调节组件包括电动推杆、连接框和管状紫外线杀菌灯;抽气组件,包括底壳、隔板、固定架和抽气泵,所述底壳设于所述主壳体的底部,底壳与主壳体之间通过隔板分隔为上下两个独立空间;过滤除味组件设于下部空间中,包括过滤网和设于过滤网下方的生物陶颗粒填充腔;拖杆设于所述主壳体中,汽车内饰材料以特定姿态置于拖杆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能够通过电动推杆推动连接框进行移动,以此对汽车内饰材料进行无死角的紫外照射覆盖,通过除味组件的初效过滤网以及HEPA高效过滤网进行再次吸附过滤,保障排出气体的清洁干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除味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内饰材料除味装置。
背景技术
车身内饰材料,一般分为织物复合结构、蒙皮发泡复合成形、结构发泡成型、注塑成型以及真空成型薄壳内饰,有的高档车中还会有真皮材料;汽车内饰主要是指汽车内部改装所用到的汽车产品,比如汽车方向盘套、汽车坐垫,汽车脚垫、汽车挂件、内部摆件、收纳箱等等都是汽车内饰产品。
如今,在内饰材料的除味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目前在汽车内饰材料的除味装置结构较为复杂,不便于工作者进行操作,同时除去的气味不便于工作者进行处理,影响工作者进行操作。
因此,亟需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汽车内饰材料除味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汽车内饰材料除味装置,通过电动推杆推动连接框进行移动,以此对汽车内饰材料进行无死角的紫外照射覆盖,通过除味组件进行吸附过滤,保障排出气体的清洁干净。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发明中的汽车内饰材料除味装置,包括主壳体、杀菌调节组件、抽气组件、过滤除味组件和拖杆,其中具体地:
主壳体上设有通孔;
杀菌调节组件包括电动推杆、连接框和管状紫外线杀菌灯,所述电动推杆设于主壳体上,所述电动推杆的输出端与所述连接框固定连接,所述管状紫外线杀菌灯设于所述连接框上;
抽气组件,包括底壳、隔板、固定架和抽气泵,所述底壳设于所述主壳体的底部,底壳与主壳体之间通过隔板分隔为上下两个独立空间,其中上部空间与主壳体相通,所述抽气泵通过固定架设于上部空间中;
过滤除味组件设于下部空间中,包括过滤网和设于过滤网下方的生物陶颗粒填充腔,抽气泵的排气管将上部空间的空气泵入生物陶颗粒填充腔,下部空间对应的底壳上设有排气通道,使得经由生物陶颗粒填充腔的气体由排气通道排至外部;
拖杆设于所述主壳体中,汽车内饰材料以特定姿态置于拖杆上。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框滑动连接于主壳体内壁表面,所述连接框上设有连接槽,所述管状紫外线杀菌灯固定连接于连接槽中。
进一步地,所述过滤网由HEPA高效过滤网和初效过滤网的叠加组合而成。
进一步地,所述汽车内饰材料根据形态搭设于拖杆上或平铺于拖杆构成的水平阵列上。
进一步地,所述排气通道由下部空间对应底壳的侧壁上的多个通孔构成,特定数量的通孔上设有密封塞,以此控制空气的流通程度。
进一步地,所述通孔设于所述主壳体的两侧,并构成对称分布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主壳体的侧方铰接有壳门,所述壳门上设有把手。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管状紫外线杀菌灯等间距设于所述连接框上,构成灯阵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未经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5091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