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接桩器及使用该接桩器的替打桩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49135.1 | 申请日: | 2021-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0611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发明(设计)人: | 孙言团;朱言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派浦澜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7/12 | 分类号: | E02D27/12;E02D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1700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接桩器 使用 打桩 | ||
本发明涉及海底桩基施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接桩器,包括固定导向座,固定导向座上固定设置有管状的主轴,固定导向座上固定设置有油缸,油缸的活塞杆端穿过主轴并固定连接有活动导向座,活动导向座与主轴滑移配合;固定导向座与活动导向座上成型有若干对底部倾斜的导向槽,每对导向槽中均嵌设有涨紧板,涨紧板与导向槽底滑移配合。该接桩器能够利用涨紧板与管桩形成紧密连接,保证管桩的施工精度且便于将已打好的管桩拔出。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使用该接桩器的替打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底桩基施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接桩器及使用该接桩器的替打桩。
背景技术
跨海大桥等海洋工程施工中,桩基施工是一项难度高、成本高的子工程。为了适应海洋特殊的施工条件,海底桩基施工中常用管桩。打桩锤工作过程中瞬时的爆炸力很大,需使用替打桩将打桩锤上的力均匀传递到管桩上,避免管桩受到损坏。
现有授权公告号为CN204418182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替打桩,包括桩顶封、施力段、吊耳、导向段、引导段、对接段、防插肘板和贯入段。所述施力段上部安装有桩顶封,下部顺次安装连接有导向段、引导段、对接段和贯入段,导向段上安装有吊耳,对接段和贯入段之间安装连接有防插肘板。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将插接段插入管桩中使替打桩与管桩进行对接,借助打桩锤施加载荷于上部本发明的替打桩,将受力传递到被治理桩管。但是上述技术方案中替打桩与管桩之间的连接强度低,在打桩过程中难以保证管桩足够的打桩精度,同时在必要情况下已经打好的管桩难以被拔出,在施工过程中存在很大的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接桩器,在海底打桩过程中利用该接桩器将管桩与替打桩稳定连接,提高管桩的稳定性与打桩精度,同时便于在必要情况下辅助替打桩将已打好的管桩拔出,提高海底桩基施工的便捷性,有助于节省成本提高施工效率。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接桩器,包括固定导向座,所述固定导向座上固定设置有管状的主轴,所述固定导向座上固定设置有油缸,所述油缸的活塞杆端穿过主轴并固定连接有活动导向座,所述活动导向座与主轴滑移配合;所述固定导向座与活动导向座上成型有若干对底部倾斜的导向槽,每对所述导向槽中均嵌设有涨紧板,所述涨紧板与导向槽底滑移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油缸的驱动下,活动导向座向靠近固定导向座的方向进行移动,在此过程中涨紧板在导向槽的底部进行滑动并且受导向槽底的作用发生远离主轴的位移。在使用过程中,现场操作人员先将接桩器插入到管桩的上端口,然后启动油缸使所有的涨紧板均向远离主轴的方向移动,涨紧板抵接到管桩内壁上且与管桩内壁之间保持必要的压力,使管桩与接桩器保持稳定的连接。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向槽的底部均成型有自锁斜面,所述自锁斜面位于每对导向槽彼此远离的一侧且自锁斜面的坡度小于导向槽底部的坡度;所述涨紧板的两端均成型有折线状的配合面,所述配合面与导向槽底以及自锁斜面滑移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涨紧板与管桩内壁抵接之后,涨紧板同时与自锁斜面相抵接,此时在油缸的驱动下涨紧板与管桩之间达到必要的压力,而自锁斜面与涨紧板之间产生自锁使涨紧板与管桩之间保持压力,避免在使用过程中接桩器与管桩之间产生松动,有效保证接桩器的使用可靠性。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主轴与涨紧板之间、固定导向座与涨紧板之间以及活动导向座与涨紧板之间均固定连接有若干复位弹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将接桩器与管桩松开时,启动油缸使活动导向座向远离固定导向座的方向移动,此时涨紧板在复位弹簧的拉动下回缩不再与管桩内壁抵接。复位弹簧的设置极大提高涨紧板回缩的便捷性与接桩器的实用性。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涨紧板远离主轴的一侧固定设置有若干涨靴,所述涨靴与管桩接触的一面成型有咬紧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派浦澜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天津派浦澜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4913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