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大数据和通信服务的通信信息处理方法及云计算平台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48199.X | 申请日: | 2020-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293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1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亿润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9/40 | 分类号: | H04L9/40;G06K9/62 |
代理公司: | 北京权智天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38 | 代理人: | 王新爱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数据 通信 服务 信息处理 方法 计算 平台 | ||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大数据和通信服务的通信信息处理方法及云计算平台,通过根据预设分段解析逻辑,依序确定各通信通道传输控制节点分别对应的目标传输控制进程记录信息序列;基于第一传输控制进程记录信息,确定各目标传输控制进程记录信息序列分别对应的第一协议控制分段数据序列;根据各第一协议控制分段数据序列,确定各第一传输控制进程记录信息;将各相邻的第一传输控制进程记录信息进行顺次拼接,得到传输控制大数据信息的协议控制分段解析内容,克服了由于每次使用单一传输控制进程记录信息进行处理,导致的协议控制分段解析内容的衔接效果差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通信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基于大数据和通信服务的通信信息处理方法及云计算平台。
背景技术
目前,在通信服务终端的通信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外部的不明访问,现有技术在后续的大数据分析和识别过程中通常是识别单一的时间特征或者数据特征,无法得到更为精确的威胁态势识别结果,导致威胁潜在信息的识别精度不够,从而无法对后续通信过程中的安全性进行维护。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大数据和通信服务的通信信息处理方法及云计算平台,分别通过异常时间片和异常数据片的识别模型,可以分别对异常时间片和异常数据片的异域特征进行分析和识别,综合考虑到时间特征和数据特征,而非单一的特征,从而可以得到更为精确的威胁态势识别结果,进一步的,对得到的包含异常时间片和异常数据片的威胁态势识别结果进行粒度异常检测,得到带有威胁态势拦截指标的目标异域数据,进一步提高了基于对异常时间片和异常数据片的威胁潜在信息的识别精度,有效确定出后续的威胁态势拦截指标,以便于提高通信过程中的安全性。
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通信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与多个通信服务终端通信连接的云计算平台,所述方法包括:
对预设时间段内获取到通信服务终端的通信通道的传输控制大数据信息进行分段解析处理,得到所述传输控制大数据信息的协议控制分段解析内容;
按照预设传输控制元素列表对所述协议控制分段解析内容进行元素匹配,得到异域匹配元素序列;
使用第一人工智能模型与第二人工智能模型分别对异域匹配元素序列中的每个异域匹配元素进行威胁态势识别,得到所述异域匹配元素序列的威胁态势识别结果,所述第一人工智能模型为根据所述每个异域匹配元素的流特征属性预测异常时间片的模型,所述第二人工智能模型为根据所述每个异域匹配元素的流特征属性预测异常数据片的模型;
基于所述威胁态势识别结果,对所述异域匹配元素序列中对应的每个异域匹配元素进行粒度异常检测,得到带有威胁态势拦截指标的目标异域数据。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对预设时间段内获取到通信服务终端的通信通道的传输控制大数据信息进行分段解析处理,得到所述传输控制大数据信息的协议控制分段解析内容的步骤,包括:
根据预设分段解析逻辑,依序确定所述传输控制大数据信息中各通信通道传输控制节点分别对应的目标传输控制进程记录信息序列;其中,通信通道传输控制节点为根据预设分段解析逻辑中对应的逻辑匹配关键节点,将所述传输控制大数据信息分割后得到的通信通道传输控制节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亿润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广东亿润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4819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