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2:17型Sm-Co烧结磁体磁性能的加压热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44313.1 | 申请日: | 2021-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279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6 |
发明(设计)人: | 马天宇;周相龙;宋欣;袁涛;王敬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九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F41/02 | 分类号: | H01F4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覃婧婵 |
地址: | 710049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17 sm co 烧结 磁体 磁性 加压 热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2:17型Sm‑Co烧结磁体磁性能的加压热处理方法,涉及稀土永磁材料领域,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00、将烧结固溶处理的2:17型Sm‑Co烧结磁体打磨,使其表明光洁,且上下表面具有高的平行度;S200、将所述磁体置于热压炉中并对热压炉抽真空,待炉内真空度达到1×10‑3Pa后,对所述磁体施加恒定压力,随后在恒定压力下热处理得到最终样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势在于:本发明通过加压热处理,使得2:17型Sm‑Co烧结磁体的矫顽力以及磁能积显著提高,同时,由于大量的战略性金属Co元素被Fe取代,使得原材料成本得以降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稀土永磁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提高2:17型Sm-Co烧结磁体磁性能的加压热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稀土永磁材料是当今社会高新技术领域必需的功能材料,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广泛应用于通信、音像、机械、医疗、仪表、计算机、家电、交通、能源、航天航空、国防等领域。其中,兼具高磁能积和高矫顽力的Sm-Co和Nd-Fe-B稀土永磁材料将会有力地促进现代科学技术与信息产业向集成化、小型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从而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极大的便利。
第二代稀土永磁材料,即2:17型Sm-Co烧结磁体因其磁性能良好、温度稳定性强、居里温度高和耐腐蚀性强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尤其是在工作温度500℃以上和宽温域高稳定性国防装备中的应用难以被现有其他永磁材料所替代。因此,鉴于下游应用领域的快速发展和激烈竞争,2:17型Sm-Co烧结磁体的市场规模和应用范围正逐步扩大。
中国专利CN102766835A公开的制备高性能SmCo永磁体,特点是采用磁场热处理及多级时效,虽然制备磁体的磁能积超过30MGOe、矫顽力超过25kOe,但是制备工艺流程较长。美国专利US20150262740A1公开的RE-Co永磁体,改用低熔点的FeZr和CuZr合金代替纯Zr来制备Sm-Co-Fe-Cu-Zr合金,再经过传统的粉末冶金方法制备磁体,虽然制备高Fe含量为22wt.%终态磁体的磁能积超过30MGOe,但是矫顽力仅为21.6kOe。
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新的加压热处理技术,即在时效过程中施加压应力改变固溶处理态材料内部的固态相变过程,使得2:17型Sm-Co烧结磁体磁性能得到显著提高。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的加压热处理技术,即在时效过程中施加压应力改变固溶处理态材料内部的固态相变过程,使得2:17型Sm-Co烧结磁体磁性能得到显著提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2:17型Sm-Co烧结磁体磁性能的加压热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0、将烧结固溶处理的2:17型Sm-Co烧结磁体打磨,使其表明光洁,且上下表面具有高的平行度;
S200、将所述磁体置于热压炉中并对热压炉抽真空,待炉内真空度达到1×10-3Pa后,对所述磁体施加30~100MPa的恒定压力,随后在恒定压力下热处理得到最终样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势在于:
本发明通过加压热处理,使得2:17型Sm-Co烧结磁体的矫顽力以及磁能积显著提高,同时,由于大量的战略性金属Co元素被Fe取代,使得原材料成本得以降低。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方法的加压热处理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九研究所,未经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九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4431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