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WEB多终端低代码智能软件开发平台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42179.1 | 申请日: | 2021-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3556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5 |
发明(设计)人: | 张劲松;刘海生;黄德鸿;张仁龙;王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图创计算机软件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8/20 | 分类号: | G06F8/20;G06F8/34;G06F8/41 |
代理公司: | 广东省中源正拓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748 | 代理人: | 党冲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高新技术产业***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web 终端 代码 智能 软件 开发 平台 | ||
本发明公开了WEB多终端低代码智能软件开发平台,设置有零代码开发模式以及低代码开发模式,提供一系列针对不同应用端的开发工具,通过开发工具拖拽和组装的方式来完成软件的开发;而有些相对比较复杂的功能,通过零代码实现不了的,则通过低代码的方式实现,低代码是通过低代码编辑单元实现代码增强,编写少量的代码,重写组件或自定义新的组件来解决复杂的开发问题,帮助企业在建设数字化系统过程中,尽可能地降低失误率、成本和提供效率,替代原始软件开发模式,大大降低了软件开发对程序员的高度依赖,让企业能够更投入更集中精力在核心业务的研究上,快速推进企业的数字化建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软件开发平台,具体为WEB多终端低代码智能软件开发平台,属于低代码软件开发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数字化的时代影响了全世界各行各业,对于企业的发展,软件系统都是必备的工具,而在设计和开发自身的系统本身是一件非常复杂和漫长的事情,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甚至会影响到公司的业务发展。
公告号为CN 110825362 A的专利提供了一种低代码应用软件开发系统及方法,其中,系统中包括:开发平台、运行平台及云存储库,开发平台与云存储库通信连接,用于根据预先定义的功能模块对待开发软件运行所需的模型进行搭建,并对搭建的模型进行实例化、以结构化数据的形式存储于云存储库;运行平台与云存储库通信连接,用于获取云存储库中存储的模型实例,并通过相应的引擎对模型实例中结构化的建模数据进行解析运行,渲染应用系统页面及表达业务逻辑得到应用系统。其通过运行平台的引擎组对待开发软件建模结构化数据进行解析运行,实时高效地渲染出相应的应用系统,无需经过编译打包和部署运维的过程,且只需经过少量的业务功能测试即可完成交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WEB多终端低代码智能软件开发平台,设置零代码开发模式以及低代码开发模式,提供一系列针对不同应用端的开发工具(不同应用端包括后台应用、PC门户、微信应用、小程序、大屏展示、自助终端、APP等),通过开发工具拖拽和组装的方式来完成软件的开发;而有些相对比较复杂的功能,通过零代码实现不了的,则通过低代码的方式实现,低代码是通过低代码编辑单元实现代码增强,编写少量的代码,重写组件或自定义新的组件来解决复杂的开发问题,帮助企业在建设数字化系统过程中,尽可能地降低失误率、成本和提供效率,替代原始软件开发模式,大大降低了软件开发对程序员的高度依赖,让企业能够更投入更集中精力在核心业务的研究上,快速推进企业的数字化建设。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WEB多终端低代码智能软件开发平台,包括运行平台、开发平台以及云存储库,所述运行平台包括微前端框架模块、微服务框架模块、SaaS运行环境模块、统一服务模块及统一运维模块;开发平台提供了7大终端开发工具:后台应用、PC门户、微信应用、大屏展示、自助终端、小程序和APP,每个开发工具都有自己的组件库,组件通过循环使用、自由组配的方式来完成软件系统的开发。
所述微前端框架模块主要解决软件系统前端展示页面的底层能力。基于Vue生态搭建的前端基础开发框架。通过整合Vue的核心插件(Vue Router、Vuex、Vue SSR)和工具(vue-devtools、Vue CLI、Vue Loader)构成框架的核心。该框架采用了主流的MVVM前后端分离的开发模式,采取组件化、模块化的开发方式,规避了沟通成本高、高度耦合等一系列开发痛点。
所述微服务框架模块主要解决承载后端服务接口的底层能力。基于SpringCloud利用SpringBoot特性整合的服务治理框架,是支持Java、Go和Python语言的平台,请求统一通过API网关Zuul来访问内部服务,通过Token进行安全认证,认证后网关Zuul从注册中心Eureka获取可用服务节点列表,从可用服务节点中随机选取一个可用节点来实现请求分发,多节点能够灵活提高服务的并发能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图创计算机软件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图创计算机软件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4217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