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链型无线传感器网络传输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39551.3 | 申请日: | 2021-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886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9 |
发明(设计)人: | 侯必艺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时域软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16/18 | 分类号: | H04W16/18;H04W84/18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杨小凡 |
地址: | 310051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线 传感器 网络 传输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链型无线传感器网络传输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每个节点设有一组传感器,所述传感器用于采集数据及中继转发;S2,N节点的传感器发送数据,N+1节点的一组传感器进行接收,大大增加了接收的可靠性;S3,N+1节点的传感器,接收N节点的数据后,再添加自身的数据,合并后一起转发给N+2节点,通过数据冗余,增加发送可靠性,最终每个传感器的数据会被重复多次传送给网关,这样大大降低数据丢失的概率;S4,每个节点通过手拉手中继的方式,将数据通过无线发送给后一个节点,直至最后一个节点将数据发送给局端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链型无线传感器网络传输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推广和实施,大量使用各种各样的传感器来监测类似高压电力线路、路灯等的网络是链型的设施。这种设施有两个特点,一是外部供电不方便,二是网络是链型拓扑,超出一般的直接点对点无线通讯距离,无法采用星型网络拓扑结构。
传统的实施方式是传感器与移动通信基站连接,通过4G或5G的移动网络,借助移动运营商的基站组成网络。但该方式只适合有运营商网络的场景,而一些电力设施,特别是高压、特高压网络是经常部署在人际罕见的山区,周边没有移动运营商网络,同时使用运营商网络的4G\5G技术,其功耗相对于私有协议和定制技术会大很多,对供电会提出更高要求。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实现低功耗传输的同时,又能拓展布网方式的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链型无线传感器网络传输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每个节点设有一组传感器,所述传感器用于采集数据及中继转发;
S2,N节点的传感器发送数据,N+1节点的一组传感器进行接收,大大增加了接收的可靠性;
S3,N+1节点的传感器,接收N节点的数据后,再添加自身的数据,合并后一起转发给N+2节点,通过数据冗余,增加发送可靠性,最终每个传感器的数据会被重复多次传送给网关,这样大大降低数据丢失的概率;
S4,每个节点通过手拉手中继的方式,将数据通过无线发送给后一个节点,直至最后一个节点将数据发送给局端设备。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N节点的传感器依次发送数据,避免无线数据冲突。
进一步地,N节点的传感器采用同一频率,由于同一节点的传感器是依次发送数据,因此传感器可以统一采用同一频率,节省带宽的同时,也方便传感器的部署与实施,例如传感器在出厂时统一设置一个出厂频率,方便了后续部署实施时的调试,或者生产时就提供一种频率,节省了生产步骤、生产工艺、生产原料等,又或者在安装部署前统一调整为同一频率,也能够提高后续安装部署、调试、替换的工作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中传感器处于接收状态时,完成与前一节点传感器的时间校准,便于前后节点的时序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N节点的传感器发送数据后,进入休眠状态,直至传感器根据内部时钟,在预设时间点苏醒,进入接收状态。采用这样的无应答模式后,无需等待接收节点应答信号,马上进入休眠状态,可以最大程度减少工作时间,降低功耗,同时,除了发送和接收的节点,其他节点的传感器均处于休眠状态,节约了能耗,也避免了发送节点的信号影响到接收节点以外的其他节点(其他节点如果仍有处于接收状态的,可能会接收到发送节点的数据)。
进一步地,所述节点之间传输的频率相同,由于其他节点处于休眠状态,并非接收状态,因此节点发送的数据并不会影响到其他休眠的节点,采用相同的频率能够节省带宽。
进一步地,通过所述步骤S2中传感器处于接收状态时,完成与前一节点传感器的时间校准,通过校准的时间自动校准预设的苏醒时间,对于具有休眠功能的传感器,时间校准还有助于自动调整预设的苏醒时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时域软件有限公司,未经杭州时域软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3955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