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中药组合物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39330.6 | 申请日: | 2021-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170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发明(设计)人: | 张殷建;董志国;牟林;刘新泉;苏晶;阮雯洁;朱华英;江丹;王大虎;丁玎;陈梦婷;苏晓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K36/8969 | 分类号: | A61K36/8969;A61P3/10;A61P9/10;A61P27/0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中优律师事务所 31284 | 代理人: | 潘诗孟 |
地址: | 20003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治疗 糖尿病 视网膜 病变 中药 组合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备而成:生地黄10‑14、当归10‑14、玄参10‑14、金银花10‑14、蒲公英28‑32、丹参13‑17、枸杞子10‑14、黄精10‑14、密蒙花10‑14、女贞子10‑14、川芎10‑14、菟丝子10‑15、楮实子10‑14、白菊花7‑11、车前子13‑17。水煎服,日服二次。本发明基于中医药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认识,具有和营清热、益精明目的作用,用于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好,无副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糖尿病的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不断上升,尤其是在亚太地区,仅我国就有近1亿糖尿病患者[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临床表现以视网膜新生血管及微动脉瘤的形成、玻璃体中硬性渗出为主,最终导致患者视力的持续下降,甚至失明。
DR的病理变化主要高血糖引起的微血管病变、炎症、视网膜神经退化,升高的血糖水平致使许多生化途径的异常调节,最终导致视网膜组织中产生超氧化物和氧化应激负担。线粒体功能障碍、炎症和缺氧驱动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分泌相应地会导致血管和神经细胞凋亡、新生血管形成和血管通透性升高[2-4]。
目前对于DR的治疗手段有激光光凝、糖皮质激素、玻璃体切除术和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等。虽然这些治疗方式显示出适度的临床效益,但尚未完全减轻临床进展或逆转视网膜损伤。
糖尿病在中医范畴属于消渴,DR在古代尚无专属名称,但根据临床症状属于内障眼病范畴,为消渴继发内障眼病,故现代中医眼科称“消渴内障”、“消渴目病”。《河间六书·宣明方论》指出,消渴一证可“变为雀目与内障”。《证治准绳》亦云:“三消久之,精气虚亏则目无所见或手足偏废。”故我们认为,本病病位在营,又与卫、气、血相关。《内经》曰:“诸脉者,皆属于目,目得血而能视。”张子和曰:“然血亦有太过不及也,太过则目壅塞而发痛,不及则目耗竭而失明。”故本病病机主要为营血不和、血脉瘀阻[5]。经过长期临床实践观察,发现DR患者视物模糊具有各种不同表现,视力障碍不断加重,最终失明。提示我们在治疗中必须重视视细胞的保护。古人曰“诸子明目”,多种子仁类药可入目以疗目疾。故我们在和营方的基础上筛选加入子类明目药,形成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其功效为和营活血、滋肾明目方法。
五轮学说是中医眼科的基础理论和独特的辨证方法,在眼科的临床诊疗中占有着重要地位[6]。历代中医眼科医家都以五轮学说作为辨证论治的理论根据,用于指导临床实践,并取得确切的疗效。五轮学说源自于《灵枢·大惑论》:“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目者,五脏六腑之精也”。《黄帝内经》将眼由外至内划分为“约束”“血络”“白眼”“黑眼”和“瞳子”五个部分。并将这五个部分与人体脏腑组织相结合,如将瞳子-骨之精,属肾;黑眼-筋之精,属肝;血络-血之精,属心;白眼-窠气之精,属肺;肉轮-肌肉之精,属脾。从而衍化出五轮学说。将五轮对应五脏,用以说明眼与五脏的生理、病理关系,并用于指导临床辨证论治[7]。DR病位在瞳神,属于内障眼病,治疗应重视滋肾益精明目。
海派范氏眼科临床上强调中西医双重诊断,治疗则以中医药治疗为主体,突显中医的诊疗优势。范氏眼科认为,对眼底病以局部体征为主进行辨证,同时要结合西医检查。此为五轮辨证之深入拓展。在中医传统诊疗的基础上,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通过与西医同仁的合作,来证明中医的疗效,弘扬中医特色。
现有技术中类似的中药组方有:和营清热方、和营健脾方。
1.和营清热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未经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3933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