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高灵敏度检测镍离子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38723.5 | 申请日: | 2021-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3023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9 |
发明(设计)人: | 蒋晓华;吕智文;丁文捷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N27/49 | 分类号: | G01N27/49;G01N27/3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嘉宏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73 | 代理人: | 李杰 |
地址: | 51800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高 灵敏度 检测 离子 方法 | ||
一种超高灵敏度检测镍离子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步骤1:汞膜电极的制备:分别用1μm、0.3μm、0.05μm氧化铝浆对玻璃碳电极进行抛光,然后分别用1:1硝酸、无水乙醇、水超声洗涤1~2 min,晾干备用;在N2保护下,浸入由10‑4mol/L Hg2+、0.1 mol/L硝酸钾和0.01 mol/L硝酸组成的混合溶液中5分钟;在600rpm搅拌速度下,在恒定电压‑1.2V下进行沉积300s,以此制备MFE;步骤2:镍离子的快速扫描伏安法检测。本发明基于DMG与Ni2+的络合,借助快速扫描伏安法建立了超高灵敏度检测Ni2+的新方法,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高灵敏度检测镍离子的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环境中有毒元素的污染急剧增加,镍、铬、汞等有毒金属的测定已成为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金属镍经常用于许多工业应用,包括制造不锈钢、电镀、催化剂、电子器件和铸币等。然而,长期接触镍可能会导致多种健康危害,如心脏和肝脏损伤和呼吸系统癌症。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的饮用水中镍离子(Ni2+)上限为0.07mg/L。因此,迫切需要一些灵敏、经济的Ni2+检测方法。
目前,Ni2+的主要检测方法有光谱法和电化学法。光谱方法包括原子荧光光谱/分子荧光光谱(AFS/MFS)、原子吸收光谱(AA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光学发射光谱(ICP-AES/OE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尽管这些方法的灵敏度达到了实际检测的极限,但昂贵的仪器和复杂的操作阻碍了在现场检测的应用。
电化学法包括吸附溶出伏安法(ASV)、微分脉冲伏安法(DPV)、方波伏安法(SWV)等也可用于检测Ni2+。ASV法、SWV法和DPV法对Ni2+的检出限分别达到3.2×10-9mol/L、7.4×10-9mol/L和2.0×10-9mol/L。这些技术大多基于对电极表面的修饰,存在着修饰层稳定性和再现性差、传质和电荷传递速度慢、选择识别能力差等问题。
与上述技术相比,快速扫描伏安法(FSV)是一种强大的电化学分析方法,它利用快速扫描电位氧化和还原目标分析物,并提供了高时间分辨率和高空间分辨率来测量电活性物质的浓度。FSV常用碳纤维微电极(CFMs)表征多种电活性神经化学物质的体内动力学,包括多巴胺、乳酸和褪黑激素。FSV也被用于重金属离子的检测。对铅离子的检测限为8.0×10-14mol/L,对铜离子的检测限为2.5×10-9mol/L。这些FSV检测重金属的研究几乎都是基于CFMs,然而CFMs制备工艺复杂,不利于其推广应用。相比之下,传统常规尺寸的电极更适合于实际应用,因为其操作灵活,成本低。因此,在常规尺寸电极上进行FSV分析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
丁二酮肟(DMG)是一种过渡金属配合物,在电化学和光谱技术中常用作选择性识别镍离子的试剂。基于DMG与镍离子的选择性络合,本发明采用FSV在物理稳定性好的汞膜电极(MFE)上检测镍离子。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的镍离子检测方法的缺陷,提出一种一种超高灵敏度检测镍离子的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下列技术方案:一种超高灵敏度检测镍离子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步骤1:汞膜电极的制备
分别用1μm、0.3μm、0.05μm氧化铝浆对玻璃碳电极进行抛光,然后分别用1:1硝酸、无水乙醇、水超声洗涤1~2min,晾干备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3872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