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废弃塑料回收造粒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36935.X | 申请日: | 2021-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8334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30 |
发明(设计)人: | 郭家万;李伟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梧州国龙再生资源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B9/06 | 分类号: | B29B9/06;B29B17/00;B29B17/04;B29C48/05;B29C48/88 |
代理公司: | 深圳至诚化育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728 | 代理人: | 刘英 |
地址: | 543000 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废弃 塑料 回收 工艺 | ||
本申请涉及一种废弃塑料回收造粒工艺,涉及资源再利用的领域,其包括如下步骤,S1、预处理;S2、破碎;S3、第一次挤出;S4、第二次挤出;S5、冷却成型;S6、颗粒成型;S7、收料;所述切割装置包括切割架以及安装于所述切割架上的切割罩,所述切割罩的两端均设置为开口,所述切割罩的一端与所述破碎机连接,所述切割罩内可拆设置有切割框,所述切割框内壁固定连接有多个平行设置的电热丝。本申请具有对塑料废料进行切割的效果,提升塑料废料造粒的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资源再利用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废弃塑料回收造粒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塑料是当今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塑料之一,由于它具有良好的耐水性、绝热性、绝缘性、低吸湿性以及较强的抗震强度,及其质轻、坚固、易成型、价格低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与包装、保温、防水、隔热、减震、装潢、餐饮业等领域,渗透入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塑料大都是一次性使用,数以百万吨的白色垃圾废弃后散于自然界中,既不能腐烂转化,又不能自行降解而消失,这样一方面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另一方面也是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的浪费,如何有效的回收利用废弃聚苯乙烯塑料已引起各国科研工作者的普遍重视。
现有的专利申请号为CN102785299A的中国专利,提出了一种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的回收造粒工艺,属于资源再利用技术领域,经过破碎、一级流化、二级流化、冷却、切粒等步骤工艺将废弃的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回收再利用制成通用型的聚苯乙烯颗粒。上述技术方案能够进行大量废弃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的回收造粒工作,各部分有序连接,省时省力,且工作效率高,设备的成本低,制备方法简单。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塑料废料的尺寸不一,当直接经过破碎,存在塑料废料尺寸大不能正常进入到破碎工序,需要工作人员人工瓣断后才能进入破碎程序,影响工作人员劳动强度。
发明内容
为了改善塑料尺寸过大不方便破碎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废弃塑料回收造粒工艺。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废弃塑料回收造粒工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废弃塑料回收造粒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1、预处理,将形状不一的塑料废料通过切割装置进行预切割得到塑料废块;
S2、破碎,将塑料废块通过破碎机进行破碎得到塑料碎屑;
S3、第一次挤出,通过一级挤出机对塑料碎屑进行第一次熔融挤出流体状塑料;
S4、第二次挤出,通过二级挤出机对流体状塑料进行再次熔融后,通过过滤挤出形成塑料条;
S5、冷却成型,通过冷却装置对塑料条进行冷却成型;
S6、颗粒成型,通过切粒机将塑料条切割形成颗粒状;
S7、收料,对颗粒状塑料进行收集;
所述切割装置包括切割架以及安装于所述切割架上的切割罩,所述切割罩的两端均设置为开口,所述切割罩的一端与所述破碎机连接,所述切割罩内可拆设置有切割框,所述切割框内壁固定连接有多个平行设置的电热丝。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大尺寸塑料被推入至切割罩内时,在电热丝的高温切割作用下,实现对大尺寸塑料的切割效果,切割得到的塑料废块从竖直开口掉落至破碎机内,破碎机对塑料废块进行打碎操作后得到塑料碎屑,完成对塑料的破碎处理,塑料碎屑通过抽风操作被抽至一级挤出机的位置,一级挤出机对塑料碎屑进行第一次熔融操作,熔融后的塑料挤出成流体状塑料,流体状的塑料进入到二级挤出机中,二级挤出机对流体状塑料进行再次熔融,且通过过滤后挤出形成塑料条,待条状塑料冷却成型后,通过切粒机对条状塑料进行切割,最后对塑料颗粒进行收集。
可选的,所述切割罩远离于所述破碎机的一端转动连接有铰接轴,所述铰接轴位于所述切割罩端部顶面且为水平设置,所述铰接轴外壁固定连接有防护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梧州国龙再生资源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广西梧州国龙再生资源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3693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