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微波诱导耦合增湿强化病毒灭活装置、方法和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34727.6 | 申请日: | 2021-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585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发明(设计)人: | 王文龙;姚连升;宋占龙;毛岩鹏;赵希强;孙静;王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大学;山东正高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9B3/00 | 分类号: | B09B3/00;B09B5/00;A61L2/12;A61L2/26;A61L11/00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郑平 |
地址: | 250061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微波 诱导 耦合 强化 病毒 装置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微波诱导耦合增湿强化病毒灭活装置、方法及系统,属于垃圾处理领域。将医疗废物经喷淋预处理,通过微波诱导局域位点产生瞬时蒸汽实现医疗废物整体快速升温,在热效应、场效应、量子效应、调湿效应等多效应耦合作用下,可快速高效完成医疗垃圾的病毒灭活处置,经试验研究,病毒灭活率达99.5%以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垃圾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微波诱导耦合增湿强化病毒灭活装置、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公开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必然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经成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医疗垃圾是指接触过病人血液、肉体等,而由医院生产出的污染性垃圾。如使用过的棉球、纱布、胶布、废水、一次性医疗器具、术后的废弃品、过期的药品等等。据国家卫生部门的医疗检测报告表明,由于医疗垃圾具有空间污染,急性传染和潜伏性污染等特征,其病毒,如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病菌的危害性是普通生活垃圾的几十、几百甚至上千倍。如果处理不当,将造成对环境的严重污染,也可能成为疫病流行的源头。
为尽可能减少携带病毒的医疗和生活垃圾在转移、运输等环节造成的二次污染和传染扩散,最有效的处理方式应是对其进行就地、快速处理。但实际运行中,由于医院、社区护理站点、民营诊所等医疗点数量剧增,垃圾产生量大,存放医疗废弃物的场地有限等,医疗机构普遍存在医废保管和处置难题,特别是医疗废物收集、储存、转运等环节二次污染及病毒传播风险大,因此,更需要就地、快速处理的医疗废弃物无害化处置技术。
传统的病毒灭活方式,有紫外消毒法、蒸汽消毒法、药物消毒法、臭氧消毒法等,但尚无法很好地解决医疗废弃物就地、快速处理的问题。有研究人员提出采用微波消毒,但发明人发现:现有的微波消毒技术,缺少主动调湿环节,而医疗废物具有含湿率分布不均、成分复杂、种类多样、病毒介电常数较低等特点,在微波场中容易形成“冷点”导致加热不均匀,导致微波灭毒效果差、时间长、能耗高。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微波诱导耦合增湿强化病毒灭活装置、方法和系统。针对样品量少,无包装袋,不密封的样品,如口罩、纱布等散料,进行就地、实时处理,实现病毒在医疗场所内的加热灭杀阻断效果,适合在医疗机构医疗处置现场作为医疗垃圾桶使用。
将医疗废物经喷淋预处理,水分渗透到物料内部,在微波辐射作用下,作为强吸波介质的水分,在微波诱导下产生瞬时高温实现医疗废物整体、快速升温,在热效应、场效应、调湿效应等多效应耦合作用下,可快速高效完成医疗垃圾的病毒灭活处置,经试验研究,病毒灭活率可达99.5%以上。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微波诱导耦合增湿强化病毒灭活装置,包括:箱体、喷淋装置、微波腔体、微波发生器;所述箱体内设置微波腔体,所述微波腔体侧面设置有微波发生器,所述微波腔体顶部设置有上腔门,所述微波腔体上部设置有喷淋装置,所述微波腔体底部设置有下腔门;所述箱体上部设置有进料口,下部设置有出料口。出料口接医疗垃圾桶收集物料。内部有保温层。
本申请中病毒是在微波激发的热效应、场效应、调湿效应等多效应耦合作用下灭活的。耦合效应是加入喷淋水后,配合微波作用下产生的,是单独的微波作用下所不具备的,而且本申请不需要单独的外部蒸汽供应,含湿物料在加热过程中通过精准温度调控不产生水蒸气,只需在物体周围喷淋少量水就可以将病毒灭活,节能降耗,实用性强。
基于上述理念提出了移动式、原位型、高效型的医疗生活垃圾快速无害化处理垃圾桶,可将含病毒废物即时、快速、安全处理。该垃圾桶可投入疫情区、生化实验室使用,缓解负载病毒垃圾处理压力,降低病毒传播风险,具有重要实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微波诱导耦合增湿强化病毒灭活方法,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大学;山东正高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大学;山东正高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3472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